走在耶穌的路上(三)加里肋亞湖遊船樂


在真福八端山上看日出時,面對著加里肋亞湖,湖面一派和諧寧平靜,在陽光映照、雀鳥輕歌的襯托下,教人流連忘返、不願離開!

在伯多祿元首堂海邊,海緩緩岸,大伙玩得起勁、輕鬆寫意!

在瑪格達拉聖堂參與感恩聖祭時,以船為造型的祭台後方就是加里肋亞湖,隔著一度玻璃門,望著陽光普照的藍天,小堂內充滿友愛溫暖!

在加里肋亞湖上暢遊,藍綠色的海水包裹著我們,不知是大船穩重,抑或湖本身就沒有暗湧巨浪,船員帶領我們在船上載歌載舞,彷似踏在平地,若非看到四周的美麗湖水,渾然不覺現在是在岸上還是海中心!

然而聖經所載,耶穌平息風浪、在驚濤駭浪的海面行走,與兩日來所平靜見的加里肋亞湖,好像不帶關連,又是怎樣的一回事?



宗神父在船上講解耶路撒冷的地理形勢,「這裡高,那裡低,那兒又是水平線下……使得晚間水面會興風作浪,這就說明耶穌與門徒經常渡船往返,遇上大風浪了!」礙於自己是地理白痴,怎樣全神貫注、怎樣努力地希望聽得明白,到最後仍是徒勞無功,那些山呀、水呀、海呀統統只是一堆符號,在腦裡盤旋,嗡嗡作響!

回來後翻查資料,講解聖言的不少,但關於為何有大風浪的資訊不多,其中有朝聖者是這樣分享:「我奇怪為甚麼一個面積不大的湖竟會突然出現這樣的風暴?湖不是應該較平静的嗎?這次親身來到加里肋亞湖,才明白究竟。原來加里肋亞湖因地處水平線下二百多米的地方湖面經過太陽在上午的猛烈照射,水面溫度上升,令空氣受熱急速上升,使湖面翻起大浪,甚至出現突然而來的風暴。」是耶非耶?



走在耶穌的傳教中心-加里肋亞海一帶,在期待默西亞的年代裡,出現這樣的一個標誌性人物-耶穌,祂的一言一行無不吸引民眾跟隨,祂的善良憐憫拯救了罪人、提升了人的尊嚴地位、打破了階級觀念,祂的光芒就像依撒意亞先知所說的話:『則步隆地與納斐塔里地,通海大路,約但河東,外方人的加里肋亞,那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見了浩光;那些坐在死亡陰影之地的人為他們出現了光明。』(瑪竇福音第414-16節)這人並不隨著死亡(後復活)而消逝,相反,萬世萬代的人仍繼續認識這偉大真主,領洗成為教友並不意味生活就是一帆風順,在加里肋亞湖不是只有一個白天,相反,生活裡大小事務充滿挑戰,當你在船上過夜,面對雷電交加,波濤洶湧時如何安心?即使與耶穌共渡船上,又是否能放心交託?「師傅,我們要喪亡了,祢不管嗎?」這樣的問句經常出現,事實是這樣嗎?

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無助潦倒,向前、向後、望左、望右都不是,倒霉時好像事情是接二連三的來臨,教人乏力招架,無處容身,就如熱鍋上的螞蟻受盡煎熬,想把師傅叫醒,可祂總是靜言無語,就在船尾睡得香甜;然而,既然祂已在船上,只要意識到這最重要的一點-祂在船上-就已足夠,驚濤駭浪或會使我們意志消沉也是磨利我們的最佳時機,看似沉睡的祂已了然於胸,在最適的時候出現:「不要作聲,平定了罷!」(馬爾谷福音第4章35-41節)回頭望去,天使在不同路上出現,助我們跨過絕境,與祂緊密連繫、信靠交託,自能看得透徹、乘風破浪、遨遊大海!


主的話語隨著加里肋亞湖上輕柔的風吹過,天高海深,如主的廣寛胸懷,包容一切、接納一切。忽然間,船中響起希伯來文的歌曲,船員們竟邀請我們一起共舞,大伙手牽手打成一片,一圈又一圈的轉來轉去,歡笑聲持續不斷,直至音樂結束,直至船駛回岸邊

這一天,沒有看到耶穌步行海面、沒有驚天動地的大風浪,有的,就是與耶穌在一起的遊船樂





留言

  1. 「即使與耶穌共渡船上,又是否能放心交托?」明明很清楚知道,卻為什麼無法全然交托呢?這是我最近常有的疑問,信德意志很軟弱,就像那歌詞:「主,但我不懂怎放手給祢。」
    那天,我完全沒注意到小宗神父有解釋過這科學,但那風和海、快樂和歡笑聲、和耶穌在身旁的感覺卻留在記憶裡。很想念在那裡的一切。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想信靠程度除了取決關係深淺,也視乎性格是否喜歡"凡事靠自己,不想假手於人"等等,耶穌時常等妳,加油!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阿珍的故事

走!我們去朝聖:Camino的時機

出發—我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