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精選文章

徒步朝聖最終章—穆希亞的餘韻

圖片
  看似結束徒步旅程了,原來還有餘音!   距離菲尼斯特雷約 30 公里,有另一座海邊小鎮 ── 穆希亞 (Muxía) ,它與聖地牙哥及菲尼斯特雷形成一個三角形,因此,也有朝聖者先往穆西亞,最後以菲尼斯特雷作尾站,視乎各人的選擇,三地均有公共巴士往返。同時可取得另一張 徒步 證書。   穆希亞小鎮並不大, 車站旁停泊了很多船隻, 信步由車站往上的小徑,以石造的梯級首先登上地勢較高的寇比紐 (Monte Corpiño) ,由此遠眺整個大海和俯瞰整個穆希亞,小聖堂 Igrexa de Santa María de Muxía 聳立在山丘上,有如主教山望崖聖母小堂般保護著山腳下的整個小鎮,被風侵蝕得斑駁不堪的牆壁、地上石隙生長的青綠野草,見證著這裡的歷史,小聖堂的銅鐘、和岩石邊的十字架,在澎湃的海潮聲中散發著恬靜的美麗!   從山丘再向前行到達另一邊的海岸,是著名的聖母船 (Nosa Señorada Barca) 保護區,其上有座航船聖母聖堂 (Santuario da Virxe da Barca) ,傳說是聖母瑪利亞搭乘石船來幫助聖雅各伯傳教的登陸地點, 2013 年的聖誕節那天被雷擊中引發大火,教堂內保存了幾個世紀的巴洛克雕像全部付之一炬,如今劫後重建完成,挺立在岸邊繼續保護居民,裡頭有很多船隻模型,不知道是否船隻下海時舉行祝福禮,再把小模型放在聖堂內保存呢?   這一帶的海岸被稱作死亡之海 (Costa da Morte) ,只因過往很多沉船事件發生,現在岸邊矗立著高約十一公尺的巨石, 就 是為了紀念 2002 年 11 月威望號 (Prestige) 油輪海難事件而豎立的紀念 石, 它在距離加利西亞海岸 200 公里的海上爆炸沈沒,造成超過六萬噸的原油外洩,是西班牙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海岸生態浩劫,巨石名為 A Ferida ,中文意思為「傷口」,中間似是閃電般硬是把石頭劈開,在陽光照耀有石破天驚之勢,非常顯眼。而這裡也是另一個 0 KM 的里程碑,與這塊巨石一高一矮相映成趣!   聖堂的前灘是巨大的岩石群,很多朝聖者或坐或躺的在大海前沉思,描述聖雅各伯之路的電影「 The Way 」,男主角父親 Tom 將他兒子 Daniel 最後一把骨灰,就是撒在這個波瀾壯闊的大西洋, Tom 由不解兒子的行為,直至走畢全程,到這裡

我與馬拉松的距離(下)

圖片
                              跑步中開心笑 天賜美好的時光 起跑線上志氣昂 品嚐賽道的豐盛 衝破難關步步勝   京都馬拉松大會招募了很多義工 舖天蓋地在線上服務我們 拿著垃圾袋的、指揮交通的、 收集舊衣物的(因為有些跑者會丟保暖衣物) 看守洗手間的、提供補給食物的、醫護的。。。 還有無數的京都市居民 沒有抱怨賽事影響了出行 反而扶老攜幼整家人在門前觀看及打氣 有小嬰兒、有坐著輪椅的老人 甚至我還看見有一家人帶著老奶奶的遺照 學生們、青少年自製加油名牌 打鼓奏樂 寺廟的和尚們 京都市的藝妓 各式各樣的人物 以他們自身的方式 沿在賽道兩旁毫不吝嗇給予掌聲加油聲歡呼喝采聲 給我們(尤其我是首次馬拉松)跑者注入強勁的動力   途中碰上教堂,有想過入去一會 我手上一直拿著小瓶水 以防喉嚨乾癢時使用 幸好咳嗽只是間中出現 並以均速大約 6 分半左右的速度前進 長距離跑步不能貪快(也快不了) 否則最後會無力完成 偶爾櫻槍拿起手機拍拍人群又拍拍我們 為首次馬拉松留一點記念 賽道有平路有斜坡 因著在澳門練習爬坡倒也能應付 跑步中或會碰上隊友 萍萍總是提示我們距離下個關口有多遠還有多少時間 這一部份我完全沒有概念 美美和我的節奏相近是我練習時的最佳伴侶 大家途中碰面有說有笑陪伴鼓勵 但也會因去洗手間而再次錯開 因此,我也有一段長時間是獨自一人拼博 不過全場都是人(跑者和觀眾)那會寂寞 心情是平靜和暢快的 享受著遇見的路上每一位 享受著舒服不熱不冷的天氣 享受著京都市的日式小房子的精緻和門前的小庭園                                  娛己娛人 過了 22 公里的距離 「我已經超過最長的跑步賽事紀錄」 跑了 30 公里 「還有 10 公里加油」 (把數字縮 短感覺好點) 越過 35 公里 「突破人生最長的步行里數紀錄了」 這樣的腦內打氣聲 連同釋出的多巴胺滋養 不斷一關又一關的衝破腕上的時間以及大會設置不同點的關門時間牌   「至少到最後都是用跑的!」 村上春樹在 &l

我與馬拉松的距離(中)

圖片
Run for Jesus                  過了晚上,到了早晨,這是第二年 忐忑的心往前衝 結果如何在主中 抱病倒下又起來 整裝待發齊躍動     跑前倒數20多天 2024 年 1 月底 冷空氣和下雨天交替出現 陰晴變幻不定 周遭人群多多少少感染病毒傷風感冒發燒咳嗽 即使我如何保護自己 冷不防突然惹來「敏感性咳嗽」 就是乾咳不停 它以排山倒海般的強勢出現 擾亂了我整個生活秩序 晚上一躺下便開始奏樂 中藥西藥偏方湯水喉糖陳皮羅漢果枇杷膏 屢醫無效 距離賽事日越來越近 但是整個身體心理皆受到威脅 不能練習加重了我的壓力 心情有如掉入五里霧中 摸不到前路 心中微弱的祈禱聲 在空氣中單向輸出沒有廻盪 只有暗暗地跟那自有者求賜: 「既是你選定的日子,那讓祢來成全吧!」 搭機前2天 因著 遞交課程報名表 負責課程的朋友正在 醫院和神父探訪 這位來自墨西哥、魁梧身材、總是面帶笑容的他 先給我招牌式擁抱 我跟他述說出門並要求祝福 他堅厚巨型的雙手立時按在我的額上 祝福我 「現在我以教會的名義派遣你出去!」 被他 最後 這樣一說 感覺又不一樣了 神父還叮嚀我 「食多D 麵 」 原來他認為可以增加體力 我和朋友相視而笑 被孩子氣的神父逗樂了       跑完這天的30公里,就病倒了 跑前倒數 3 天 起飛的日子終於來了 民間仍然沉浸在農曆新年的氣氛中 我們十多人終於踏上旅程 身體歷經休息後咳嗽 好像 有減少的跡象 雖沒痊癒但感覺好點了 胃口不佳體重減少 沒法練習腳痛之處倒是舒適 想不到逆境中原來有著祂的恩典 浩浩蕩蕩出門 儘管日本空氣比澳門下降十多度 我身上也披上擁腫的羽毛大衣 第一天到達京都馬上直奔大會會場都展覽館 才一下公車已感覺雙腳的力量 猶如大會以 “ 京 ” 字設計像一位跑著奔跑的標誌 眼睛看著 “ 京都 KYOTO” 、  “ 馬拉松 ” 等字樣 興奮雀躍的感覺不斷湧出 取了 45248 的號碼布和物資 多年的夢想開始變得越來越真實 我貪婪地留連會場和拍照 買了第一次馬拉松的紀念 T-SHIRT (

我與馬拉松的距離(上)

圖片
                                                                                      清晨5時半左右出發起跑,難忘的藍調天空! 日本京都馬拉松2024 夢想完成馬拉松 概念豈能在腦中 立馬報名不猶豫 奮發練習成真夢   馬拉松的距離是 42.195 公里 而我和它,又豈只是三言兩語 一向喜愛跑步的我,從小學看著奧運馬拉松比賽的運動員,完成幾小時的耐力賽事,留意到最慢卻又堅持完賽的跑者,拼盡全力也要在限時前跑到終點,他們 堅毅不屈的精神,獲得無數的掌聲,我在電視機旁只是佩服,還記得在自己的小學紀念冊上偶像一欄寫上: 「所有馬拉松的跑者! 」 最近10多年,我成為澳門馬拉松賽事的業餘參賽人,由幾公里的迷你馬拉松,到21.0975的半程馬拉松,完成一個馬拉松的夢想不時在腦內呈現。。。。在差不多成熟的時候,碰上全球疫情。   時間走到 2023 年 7 月, 10 幾個未嚐初馬的人,憑著團隊的傻勁,紛紛按下報名日本京馬馬拉松2024的 「 確認 」 鍵,付上千多元的代價,夢想著飛往彼岸的喜悅。   跑前倒數半年 開始留意機票價格、選定酒店、 安排行程、排好假期、留意天氣、 準備服裝用品 在一大堆雜項裡 最重要的還是練跑   按時每周兩天跑班 主要團練肌力速度 教練給予不同的指導 幾個人周末十公里或更多的長距離跑步 報名參加不同形式的賽事 以賽代練 我還抓來網上的十六周全馬計劃課表 或日或夜 主要是累積每個月的跑量 我沒有理會輕鬆跑或配速路 只是依序按次盡量勉力完成目標距離 即使多次跑畢半程馬拉松 第一次嚐試 24 公里 跑完後累弊了 如何把 24 翻轉成為 42 呢?                            日出橋上的美麗                         晚上在西灣湖跑圈

銀禧慶典歡樂屋

圖片
      人生有多少個 25 年?以現在澳門平均壽命 80 多歲來說,可以經歷 3 個。而在我的生命中,有幸見證聖若瑟勞工主保堂慶祝建堂 25 週年銀禧紀念,實屬難得,回望過去,天主的手指確實指引著我們向前,且不停歇!     4 月 30 日晚澳門經歷了自 2011 年後的首次冰雹雨,霹靂啪嚦的聲響提示著氣候變化,也讓大家擔心翌日的慶典能否如期舉行? 5 月 1 日的早上依然大雨不停,幸好午後天氣開始轉好。為了這銀禧慶典,感恩聖祭最能代表堂區向天主聖三表達我們的讚美和尊崇,也願將一切榮耀歸於祂。而李斌生主教、鍾志堅副主教、多個修會及堂區的神長、過去服務勞工堂的各位神長由不同國家前來,與堂區所有的弟兄姊妹聚首,擠滿了整個聖堂,歡呼喜樂之聲,由地上直達天上!     主教在講道中解釋了工作的本質和意義,教導我們工作無分貴賤,只要是善的是正當的,就值得受人尊重,小至清潔,大至成為總統,均是為人服務,和天主父一樣建造世界。他談到退休只是從過去的崗位退下,仍然可以工作,發揮所長,這讓我想起堂區的一位姊妹,她退而不休,到老人院或其他教友中探病,聆聽他們慰問他們,餘瑕則學習油畫,發掘了自己的藝術感,在堂區禮儀中作接待服務,主在她身上行了大事,猶如我們的主保聖人聖若瑟般默默耕耘;主教又談到家庭主婦,在現今澳門社會中雙職家庭的顯得珍貴,她就像聖母瑪利亞一樣培育主耶穌基督,這也使我想到我的朋友照顧她的兩位兒女而辭去教職,這份工作全年無休,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她說:「看著兒女健康成長,向善而行,已是最大的喜樂!」確實, 全心全力為主 而作,這些 工作便能聖化。主教又勉勵所有學生尤其當日領堅振的青年,發揮聖神七恩中的智慧,他們的工作是努力讀書,爭取好成績,為自己爭取尊嚴!                     回看 25 年來,天主透過林家駿主教創造了澳門北區的聖堂;主耶穌基督親自建立這個堂區,派遣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士,由北到南、由西至東,千里迢迢由各大洲到達澳門這個小城,牧養不同階層(尤其是勞工階層)的弟兄姊妹;聖神引領各小組的工作,除了禮儀基本的讀經、歌團、輔祭、接待等小組外,主日學和慕道班引領他人認識天主、基基團和聖經分享塑造教友的身心靈成長;聖雲先會服務最小的兄弟;聽障組、英文組和普通話團體等特別的社群,服務不同的人,俱在主內成長成熟。主任司鐸

生命—因聽從而豐盛

圖片
      「天主的話確實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比各種雙刃的劍還銳利,直穿入靈魂和神魂,關節與骨髓的分離點,且可辨別心中的感覺和思念。」   讀畢此書,讓我想起了希伯來書這樣的話來。   《答覆召叫—以聖經開啟精采人生下半場》是一本特意寫給退休人士或老年人的書本,作者以「依納爵式默觀」及「聖言誦讀」的祈禱方法,在書中娓娓道出多個聖經老年人物不同的召叫,以帶領熟齡人士探索如何善用他們寶貴的時光。「熟齡」、「退休」、「老年」等字眼,在這個講求效率的世代,常被與「追不上時代」、「無用」、「浪廢地球資源」等用字劃上等號,然而,在上主的眼中,他們是何等的寶貴,他們仍可履行不同的使命,一如聖詠所說,他們雖已年老仍然結果。教宗方濟各在2021年親自訂立「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以喚起大家對長者的重視,他尤其尊敬當時高齡的前教宗本篤十六世,直指他 「 猶如家中爺爺,有難題可以請教 」 ,也要求我們多和祖父母及長者接觸,聆聽他們的人生經驗和智慧。   在退休人士或老年人的生命中,無須再為工作拼博生活、勞勞碌碌,多出不少空白的時間,不懂安排生活的人可能因此變得無所事事,作者首先以「門徒的召叫」一文,告訴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領域中均被天主所召叫,而回應召叫並依從這條路上往前,活出這個身份的使命,成聖並不遠矣!隨後,她邀請我們默想「耶穌是誰?」及「我是誰?」要回應這些問題似乎不太容易,有時聽完主日福音講道,神父總會邀請教友思考問題,而問題的答案並非想想幾分鐘便完成,作者介紹「依納爵式默觀」(圖像法)及「聖言誦讀」(文字法),並以不同的提問,引領讀者省思和祈禱,當能回應「我是誰?」後,活在此時此刻的我們便能按著書中的故事,深入聖言內,與耶穌基督及聖經人物相遇,在祈禱和省思後,看看我們是否有不同的召叫,如「謙遜」、「發揮創意」、「照顧」等等。數聖經人物的老年人,可能我們會想起依撒伯爾、梅瑟、亞巴郎等人,然而,厄里亞的寡婦、第十個癩病人、里狄雅等叫得出名字或叫不出名字等人,以及超越時空的我們,因著回應主的召叫,仍然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當我閱讀時,按著作者提出的特質,腦中不時想起身邊朋友—那個退休的警察,協助女兒照顧孫女、又為聖堂及信仰團體服務,尤如西滿的岳母「服務」及若望「照顧」;鄰居的婆婆,雖不算窮困但絕不能稱為富有,她經常關懷身旁弱小,又以手藝烹調美食,就像匝爾法特的寡婦「慷慨」地和鄰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