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聽從而豐盛

     


「天主的話確實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比各種雙刃的劍還銳利,直穿入靈魂和神魂,關節與骨髓的分離點,且可辨別心中的感覺和思念。」

  讀畢此書,讓我想起了希伯來書這樣的話來。


  《答覆召叫—以聖經開啟精采人生下半場》是一本特意寫給退休人士或老年人的書本,作者以「依納爵式默觀」及「聖言誦讀」的祈禱方法,在書中娓娓道出多個聖經老年人物不同的召叫,以帶領熟齡人士探索如何善用他們寶貴的時光。「熟齡」、「退休」、「老年」等字眼,在這個講求效率的世代,常被與「追不上時代」、「無用」、「浪廢地球資源」等用字劃上等號,然而,在上主的眼中,他們是何等的寶貴,他們仍可履行不同的使命,一如聖詠所說,他們雖已年老仍然結果。教宗方濟各在2021年親自訂立「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以喚起大家對長者的重視,他尤其尊敬當時高齡的前教宗本篤十六世,直指他猶如家中爺爺,有難題可以請教,也要求我們多和祖父母及長者接觸,聆聽他們的人生經驗和智慧。





  在退休人士或老年人的生命中,無須再為工作拼博生活、勞勞碌碌,多出不少空白的時間,不懂安排生活的人可能因此變得無所事事,作者首先以「門徒的召叫」一文,告訴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領域中均被天主所召叫,而回應召叫並依從這條路上往前,活出這個身份的使命,成聖並不遠矣!隨後,她邀請我們默想「耶穌是誰?」及「我是誰?」要回應這些問題似乎不太容易,有時聽完主日福音講道,神父總會邀請教友思考問題,而問題的答案並非想想幾分鐘便完成,作者介紹「依納爵式默觀」(圖像法)及「聖言誦讀」(文字法),並以不同的提問,引領讀者省思和祈禱,當能回應「我是誰?」後,活在此時此刻的我們便能按著書中的故事,深入聖言內,與耶穌基督及聖經人物相遇,在祈禱和省思後,看看我們是否有不同的召叫,如「謙遜」、「發揮創意」、「照顧」等等。數聖經人物的老年人,可能我們會想起依撒伯爾、梅瑟、亞巴郎等人,然而,厄里亞的寡婦、第十個癩病人、里狄雅等叫得出名字或叫不出名字等人,以及超越時空的我們,因著回應主的召叫,仍然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當我閱讀時,按著作者提出的特質,腦中不時想起身邊朋友—那個退休的警察,協助女兒照顧孫女、又為聖堂及信仰團體服務,尤如西滿的岳母「服務」及若望「照顧」;鄰居的婆婆,雖不算窮困但絕不能稱為富有,她經常關懷身旁弱小,又以手藝烹調美食,就像匝爾法特的寡婦「慷慨」地和鄰人分享,其中我也獲益不少。不過,本書並非僅為「閱讀」而已,而是以上述的祈禱方法(圖像法及文字法),不斷默想聖言,讓聖言的效力穿透神魂。因此,作者雖以聖經老年人物故事為主軸,並表示寫給退休人士或老年人,然而,不同年齡層的基督徒利用此書便會發現,世事並非理所當然,我們能否學懂第十個癩病人的「感恩」?辦完修和聖事,經驗主的慈悲寬恕之後,我們會否如蕩子回頭的慈父去「寬恕」他人?在某些場合,是否可以承認自己是基督徒,像阿黎瑪特雅人若瑟「為主作證」?最後,每一晚就寢前,西默盎的「永生」禱詞,不正是你和我都渴望的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阿珍的故事

走!我們去朝聖:Camino的時機

出發—我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