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

聖母安眠堂

聖詠常出現的熙雍山位於耶路撒冷舊城外,對於熙雍」一詞,意指耶路撒冷、上主聖殿等代名詞,也被慣指全耶路撒冷的居民,甚或是全以色列民族,如「熙雍女兒」、「熙雍的子女」等

熙雍山並不高,可以說是小山崗,但今日站在這稍高的山頭上,風從四面八方吹來,頭頂是大太陽,一會兒後身體還是得涼颼颼,只能努力地把身軀移往太陽光照的位置,繼續聽神父講解,這裡是耶穌最後晚餐廳、達味王的墓及聖母安眠堂的所在位置。

和外頭陽光普照截然不同,聖母安眠堂顯得昏暗多了,它有上下兩層,上層是大聖堂,從樓梯往下走則是小,甫進入焦點自然會落在中間的聖母安眠蠟像,圓形的設計讓信眾可圍坐默禱,聖母旁邊大大小小的蠟燭光,照亮了斗室,空氣中瀰漫的安靜氣味似能頃刻讓人收歛心神,不同團體的朝聖者進進出出,到處觀看拍照後有人選擇多留祈禱,有人則只是蜻蜓點水的到此一遊,可喜的是我們團體有多一些時間留在這裡靜思默想。



上層的祭台天花巨型賽克


看著圓圈裡的聖母,雖知道是蠟像,但她安祥的臉容吸引著大伙的目光。
啊!她死了!
啊!她沒有痛苦的死了!
啊!她活著的死了!
啊!她死了又像活著的人!
這些思緒看似矛盾卻又實實在在的!

相傳聖母死後,宗徒埋葬了聖母在墳墓中(在革責瑪尼祈禱大殿旁的克德龍谷中),唯獨多默宗徒不在現場,不能見到聖母最後一面,當他趕到之後,一定要見聖母最後一面,宗徒們只有帶他到聖母墓前,打開墳墓,但墳墓已空,從那時開始,宗徒們已經相信聖母的肉身與靈魂同時被接升了天堂,這是我們時常唸的玫瑰經裡榮福五端的第四端-聖母蒙召升天(也是聖教會當信的道理),與她復活的聖子重聚於天堂,永享福樂!

到底死亡是什麼?死亡是否可怕?對死亡的懼怕是不捨得現世?還是因為死前痛苦的煎熬?抑或未知死後的去向?擔心現世的親人……



意外死亡,可以很快,受的痛苦時間也可能短些;疾病死亡,可以很快,受的痛苦可長可短,我們家都曾出現這些情況,所以我常說:「死亡是我的朋友!」一下子親人就在你身邊消失,留低的只有思念;大家對死亡的看法,當然是活得差不多時,在睡夢中瞬間離世最好,即使有掙扎痛苦也是短暫,這是修來的福吧;但誰能知道自己的時辰?「你命世人們仍歸灰塵,說:歸來,亞當的子孫們!因為千年在你的眼前,好像是剛過去的昨天,好像夜裏的一更時間。你消除他們,使他們有如清晨一覺,又使他們有如剛出生的嫩苗青草,早晨雖然旺盛繁茂,傍晚割去即形枯槁……我們的日月,都在你義怒中消逝,我們的年歲,也不過像一聲嘆息。我們的壽數,不外七十春秋,若是強壯,也不過八十寒暑;但多半還是充滿勞苦與空虛,因轉眼即逝,我們也如飛而去。」聖詠第90篇裡道盡人生如朝露的道理 。網上常說,你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能決定生命的寛度,當好好把握時光,今日你或許能看到義德的太陽升起,明天呢?



每次夜禱,總有這句對答詠:「主啊!我把靈魂交在祢手中!」西默盎的讚主曲:「主啊!現在可照你的話,放你的僕人平安去了!」老西默盎已達成夢想,對生命再無留戀,可以安然離開;我呢我能有這個信德的確長夜漫漫事情都可以發生,天知道夜裡的八小時有多少人離世有多少人仍能迎接曙?戰禍意外已知的疾走到盡頭未知的隱疾猝死有一陣子我會胡思亂想,像電影情節裡的主角:要確定一下到底躺在床上的自己是自己嗎?還是自己的靈魂想著回家而實質上早已飄浮在上空凝視而已?但是,家裡已有兄嫂離世,所以,我是不會輕易離開的,老爸老媽一生中承受了三次這樣的痛夠了!早上起床發現活著,要謝恩啊!


看著聖母安祥臉容,就像睡著了般寧靜聖母回到造物主那不帶一絲苦痛,點一盞燭,輕唸聖母經祝願我家兩老在聖母的護祐下,回歸主懷之日也是如此!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阿珍的故事

走!我們去朝聖:Camino的時機

出發—我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