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與子的萬語千言

   朝聖路上,有幾次看到耶穌與聖母相遇的圖像,不管是遙望、對望、或是相擁,有種萬語千言,不知從頭說起之感。

  第一次是在苦路第一處判刑堂內,耶穌被群眾高喊釘死祂時,聖母親睹這場面,預知自己的兒子馬上要死亡了,和祂還有多少時間見面呢?每次讀經,焦點只集中在群眾的無情、耶穌的悲壯上,卻沒有想過聖母此時此刻,正是心如刀割、肝腸寸斷,在這堂裡,聖母遙遙望著被判刑的兒子,若望宗徒與瑪達肋納竭力保護聖母不去看耶穌的慘況,他們以身軀阻檔、以衣裳遮,務求不讓聖母傷心;真的,那個母親願意看見兒子死亡呢?







                   

  第二次是耶穌背負十字架、行在苦路往刑場的路上,與母親相遇,可以想像,主耶穌經過一晚的煎熬、盤問、烤打、戲弄,還要背上自己的刑具到刑場,十字架的重量多次壓得祂跌倒在地,不問可知,聖母瑪利亞跑往相見,在狹窄的小路上努力擠向前、在喧閙的群眾中找一個立足點,一位母親看來沒有力量推翻任何政治決定、也不能力敵高高在上的司祭對於無情又盲目的普羅大眾只能無言以對,聖母所記掛的,只是趕赴親愛的兒子旁邊,陪伴與支持,能走一段就一段,能撐到最後就最後,這次見面後,還有多少時間相聚呢?若說有什麼臨別之言,我倒相信萬語千言盡化成關愛的眼神、支持的懷抱:祂即將要犠性了!



  第三次是耶穌復活後,聖經提及主顯現給宗徒、瑪達肋納等,但並沒有提及顯現給母親的片段,但有什麼能阻礙耶穌跑去找尋他的母親呢?她有很多的不懂,由天使報喜的那天,聖母懷有主耶穌,祂出生、成長、宣講、行奇蹟、被釘、死亡、復活,每一幕,聖母的身影總伴隨左右,從無缺席,母與子相處30多年,她知道一切的不尋常,然而聖母不懂的,她沒有多作發問,只存心中細想,生產之痛、聽到西默盎的預言流亡埃及與耶穌在耶路撒冷失散三日、親睹愛子背十字架以致死亡,那不是身體的痛楚,卻超越了身體的負擔,錐心之傷尤似滴血,一個人到底能承受多少的苦楚?她默默的承受所有,此時此刻,愛子復活,從現眼前,一個對望、一個擁抱已包含所有:「媽媽永遠愛你!」




  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初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縱然她們能忘掉,我也不會忘掉你啊?(依撒意亞先知書第4915)

  婦女生產的時候,感到憂苦,因為她的時辰來到了;既生了孩子,因了喜樂再不記憶那苦楚了,因為一個人已生在世上了。如今,你們固然感到憂愁,但我要再見到你們,那時,你們心裏要喜樂,並且你們的喜樂誰也不能從你們奪去。(若望福音第162122)












留言

  1. 很欣賞你細緻的文肇和配圖,文章讓我們了解聖母的痛苦,也看到作者的心思和誠意,謝謝你的分享!

    回覆刪除
  2. 謝謝閱讀、謝謝欣賞、謝謝回覆、謝謝支持與鼓勵!

    旅途有你我的點滴,把它記下來細味,若能使閱讀者產生共鳴,是很大的喜悅,若有回應,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與鼓舞,尤其對於一個稚嫩的寫作者!很需要各方的指點!

    謝謝聖神!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阿珍的故事

走!我們去朝聖:Camino的時機

出發—我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