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爾山的帳幕



從納匝肋車行一小時大博爾山(MT. TABOR),大概今早太早起床到聖母大殿告別之故,睡眠不足的我竟然暈車浪,整個人痴痴呆呆的,沿途裡甚麼介紹也聽不到,到達大博爾山山腳的停車場,密密麻麻的滿佈等待上山的朝聖者,探問之下大概須一小時,才有小巴上山,驚呆了領隊。


對比在聖墓大殿內排隊進入耶穌埋葬與復活之地,在白冷大殿裡的兩次等候進入耶穌出生地,這裡周圍便是平原空曠之地藍天白雲,一點也不侷促,還可以讓我趁機調適身體狀況,貪婪地吸入新鮮空氣,不久後身體好轉,可以開始加入團友們的聊天行列,排隊等待是最好的聊天時間,團友們細數這些日子裡頭天主的恩賜,天氣、食物、地方、遇見耶穌的觸動感受等等,好不興奮;我還拿出已購買的明信片,讓大夥幫忙回憶聖地與聖經的關連記載將耶穌的話語寫下來寄給遠方的好友們(但直至今日,由巴勒斯坦地區寄出的明信片還在雲遊四海中)




談笑間小巴出現,載我們走在「之」字型的山路上,終於走進耶穌顯聖容堂(Church of Transfiguration),雖然聖經上從沒說明耶穌顯聖容的山就是大博爾山,但傳統上聖父們均認為在此山上,Transfiguration一詞意指變形、轉變,在拉丁語字根有跨越之意,進入聖堂內部金碧輝煌得讓我們目瞪口呆,圓穹型的頂部,兩道金光交織出一個十字,放射璀浩光,兩邊分別各有不同的圖像聽講解後才知悉是代表耶穌四個不同的聖容:嬰兒、羔羊、聖體、空墳。 







每次讀經,我只想像過耶穌從成人的臉射出光芒,卻從沒想過祂以上述四個形象去顯示:祂在降生之日,以嬰孩形象出現,誰會來親近軟弱無力的嬰兒?只有純樸的牧羊人、與聰慧的賢士;誰會甘願成為獻祭的羔羊,任人屠宰?祂不哼一聲,完成一次又永遠的犠性;祂又以我們每天的日用糧,給我們身體與心靈的滋潤與力量;那空空的墳墓,提示著永生的盼望;在這個像舊約時代的會幕裡,我們沒有被拒在至聖所的外頭,反而與主相近,親眼目睹祂的容貌:「他的衣服發光,那樣潔白,世上沒有一個漂布的能漂得那樣白。」(馬爾谷福音第93節)加上山上風怡人,居高臨下,飽覽周平原風光,聖堂附近種植了大量不同的花卉,在耀目的太陽下怒放,難怪伯多祿亳不掩飾不願離開的驚歎我們在這裡真好!」實在又很能代表我們眾人的心聲





整個聖堂的設計就是一個大帳幕是伯多祿特別為耶穌搭建的坐在裡頭參加感恩聖祭使我想起學生時代最喜歡郊外的露活動營火晚會不願睡講鬼故事、黑夜健行明月觀星又或下雨的狼狽走難,無論有多好也會拆幕回家偶然記起回味一番,支撐著日後生活的甜酸苦辣,像三個宗徒伯多祿、若望及雅各伯,下山了卻有力量面對師傅的苦難,走過迫害,心中永遠記得天父的這一句:「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祂!」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阿珍的故事

走!我們去朝聖:Camino的時機

出發—我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