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門的背後

  朝聖團北上納匝肋後,有幸認識加爾默羅聖衣會修院(Carmelites Convent),與隱修修女交談。


     以往對隱修的概念很模糊只知道是有些人願意走進渺無人煙的地方靜修後來聽朋友介紹,稱他們是「教會之寶」因為他們願意奉獻自己,遠離俗世隱居,每天以長久的時間和上主一起,為世界祈禱,頓覺真不是簡單的一回事。 


  那天午後,我們被旅遊巴載往一個斜坡上路,附近民宅較少,有點像上主教山的路上般,斜路上一道大的鐵閘,把喧鬧與寧靜分割開來,進內只有少許空地,一尊聖女小德蘭(Saint Teresa of Lizieux)像雙手合什仰天而視,聖像背後有一個小房間,團友們一個接一個被小房子吞進去,我是最後一個進入修院範圍的人,立時對這陌生的環境充滿好奇,四下觀望,能走動的範圍很少,小房子左右盡頭各有一道門,我刻意走過去看看,剛巧有人進入,但隨即馬上鎖上,難越雷池半步,隱修的神秘感似乎更甚。
 
  修院接待我們的房間分了兩部份,中間以一道矮欄隔開,另有一扇門,這裡,就是我們和修女初次見面的地方。安坐不久,便見一位修女出來,經領隊介紹後,得知她原是香港人,他鄉遇上同鄉人,感覺很是親切,朱修女來了三十多年,大概在這裡生活太久了,嘴角微笑的她略帶靦腆,在開口說話前稍停了一會,似乎在思考廣東話到底如何說,極為可愛。
 


位於斜坡上的修院

 祈禱、默觀、獨處是隱修生活的精髓,每天長時間定時祈禱(包括個人的與團體的)外,還要工作(像我們在家裡一樣多雜事)耕種,大多數時間保持靜默,但也有「散心時間」,與別的修女說話,此外,有修女專責外出購物,也有教友來這裡退省、一起參與彌撒等。朱修女說得輕盈,帶領我們進入另一個世界。


  不多久,另有七位不同國籍的修女歡歡喜喜地冒出來(可以想像總數十三位修女十二個國籍的文化共融嗎?),長時間和上主在一起,天主的輝耀反映在她們的臉容上,瞬間擢取了全場的目光,那喜樂、平安、祥和、溫婉、友善、優雅的臉容,任誰也無法抵擋,三十雙眼睛貪婪地一看再看。

        可以我們祈禱嗎?」既來寶山,我們也想學得一招半式。

  

  修女說,我們找時間放下手上的工作專心一致祈禱即,因為此事此刻天主是最重要的,沒有任何人事物比得上祂的尊貴;鼓勵我們在家裡放置聖像,每天晚上作家庭祈禱,一家人圍坐一起,把整天的工作奉獻給天主;她們也接觸外界,也會上網及回信家人朋友,但頻率很少,因為越接觸得多,誘惑便越多,她介紹我們學習聖十字若望的教導:「受誘惑時,不要對抗魔鬼,只要跑向天主與聖母。是啊!我們從起床便手機不離手,連吃飯也是,白白地剝掉家人的溝通的時間;多少次受到引誘時,我自以為是妄想能與魔鬼爭鬥,但卻容易著了他們的道兒,反而歸向天主時,自能打退魔鬼!

門後空地

        「如何察知聖召?為何選擇這裡?」
  修女們交頭接耳、嘰哩咕嚕以法語交談:「我們只是回應天主的召叫!」很直接又單純的表達,不為什麼,我想這大概就是「愛」吧!


  「修院有假期回家嗎?」
  「每年都有,但都是留在修院裡……」話一出口,聽得我們目瞪口呆,難以想像,相比我們假期總是忙著向外,但她們始終如一地留下,甘之如飴;「她們選擇了最好的一份,是不能從她們手中奪去的!


  修女們還談到政府對修會及教會學校的看待、投放資源等問題、慷慨地分享生活的點滴,讓我們對以色列、對修院等多一份認識!


  除了交談外,我們也互相為對方送上祝福,我們選唱可愛的童貞花,稱讚她們與聖母瑪利亞一樣純潔美麗修女們選了一首法語的聖母曲,當她們全體閉上雙眼,靜靜地從嘴唇送出歌聲時,全身像觸電般,她們是如此謙卑地讚美聖母,悅耳的音符佈滿了整個房間也溫暖了我們每人的心靈


  走出房間,正是黃昏時分,鵝黃色的太陽餘暉照在小花園的聖像上聖女小德蘭抬頭看天雙手合什,與身後的隱修女一樣,在我們好夢正酣時、在夜半暮色裡、在雞鳴破曉間、在正午艷陽照下、在傍晚、在明月高掛天、刮風下雨、喜慶節日……持續不斷為全球向上主禱告。







  


  一道門,分隔兩個世界門前是喧鬧、激烈、奔波門後是安靜、柔和專注;隱修女們彷似被世界遺忘,但她們靜默無聲的奉獻,如聖母聖衣般,正是保護我們的最佳盔甲!
  

修女們制作的書籤


你能想像門後的世界嗎?



註:

1.      聖女小德蘭(Saint Teresa of Lisieux)1873-1897,廿四歲離世,加爾默羅聖衣會隱修女,嬌體纖弱,她的世界真細小,只隱修院,但小得真奇妙,「讓小孩子……因為天國正屬於這樣的人。 ……誰若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天主的國,決不能進去。」(谷10 :14 - 15)她便固執於這個「小孩之道」,堅持到底,貫徹始終,不但自家受用,還成為現代靈修新徑,悟出「神嬰小道」,她的聲名在死後迅速遠播,成為天主教徒心目中的典範,於1997年被冊封為天主教聖師。


2.      聖衣原名由拉丁語Scapulae而來,意義乃是「肩膀」,藉同一的名詞,聖衣實際上乃是縮小了的隱修士服裝。這種服裝原本的模樣是無袖的,穿在衣服外邊,由兩肩垂落到兩膝。據加爾默羅會歷史記載,許多人現在所佩帶的加爾默羅會棕色聖衣,是聖母瑪利亞親自授與加爾默羅會聖西滿.斯道克神父的(Simon Stock)。聖衣是我們天上慈母,給她在世途中的子女們的光榮制服。她曾親自指出,聖衣是她恆常護祐的標誌,也是我們奉獻與瑪利亞的記號。棕色二小方塊有細索串連、可胸前背後佩帶的小聖衣是加爾默羅聖母聖衣會大聖衣的縮小。佩帶此小聖衣可分享加爾默羅會的祈禱、工作和其他的一切神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阿珍的故事

走!我們去朝聖:Camino的時機

出發—我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