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6的文章

馬路即景

圖片
在澳門, 塞車是正常的, 尤其在八 月份的大大小 小讓人抓狂的工程。   鐵馬在路上穿梭, 走走停停, 掘路影響了交通之餘, 也影響了人的心情, 只要聽路上不時傳來的喇叭聲便可窺一二!   我停在一組紅綠燈前, 單薄的電單車夾在三條車道中間顯得格外矯小, 左邊綠色巨型巴士似要把我吞噬, 還好右邊的小汽車斯斯文文的, 有禮地給予我一些空間, 憮慰了弱小的心靈!   四處張望, 沙丁魚的巴士上人滿為患, 我無聊亂想, 中間的人群到底想擠進去或逃出來呢? 在凝望中, 與車窗旁的小女孩連上了, 兩人相視而笑, 大概笑容會傳染吧, 她前座的小女生, 看看窗外的我又看看後座的她, 竟也不覺笑了出來, 沒有機心、不為什麼的笑容看似珍貴, 但俯拾皆是!   我指指天空, 又指指塞著不動的車子, 擺出一幅與天氣與環境對抗的跨張表情, 逗得兩小孩笑過不停, 在沉悶的車子中或許是她們唯一的樂趣, 也是我愛玩的小把戲!   前方車子緩慢移動, 我也發動引擎, 三隻手同時揮舞, 告別了生命中曾經出現的彼此!            

跑步即景

圖片
  炎陽高照下的跑步是吃力的 ! 在早上十點的時空, 天氣悶熱得讓人透不過氣, 那溫度嚇跑了網球愛好者, 獨剩 跑步徑上小貓四隻, 一黑一白的男士時而練習、時而比拼 ; 載著耳機的女孩按著音樂的拍子前進 ,悠然自得; 而我 這 「龜速慢跑」稀客, 幾個月來疏於練習, 舉步維艱, 那 「停步」兩字總在腦袋誘惑盤旋 ! 跑了幾圈, 忽見 一 婆婆帶著 兩 孫女進場, 姐姐大聲呼喊:「我們來跑步 ! 」 便站在起跑點上 準備 , 小妹妹毫不猶豫跟 在 身後, 姐姐快一點、 妹妹則步態蹣跚,說不上跑, 一前一後、一高一矮的身影很是可愛, 跑不了多久, 小妹妹跌倒了, 也沒有哭鬧, 姐姐回頭牽她 走, 兩人 就從前後跑變成並肩而行, 忽然想起, 以前的我是否也跟在哥的後邊跑步的呢? 我 走近 她們身旁 打招呼: 「愛跑步嗎?」 「幾歲了?」 「那是嫲嫲還是婆婆?」 「要擦汗喲,否則容易感冒!」 兩小女孩的陌生感一閃即逝, 有問必答, 並向我報以可愛的笑容! 「我繼續跑步啦!」 揮手離開她們後的步履並沒有輕鬆一點, 紅色跑步徑只三百多米一圈, 但又像是無底深潭, 像大海的漩渦無止境地轉向海中心, 我的步速實在慘不忍睹, 汗水不斷由小毛孔冒出來 …… 「 …… 」, 有人在我身後喊著, 聲音細小聽不清內容。 「大聲點!」清脆的聲音帶著鼓勵! 「加油呀!」 回過頭來, 原來是兩歲半小妹妹的呼喊, 八歲的姐姐聽她說得小聲, 示意她用「洪荒之力」替這個慢吞吞的跑者打氣。 「加油呀!」 兩姐妹用力的叫喊, 我笑了一下! 一陣暖意湧上心頭, 人與人之間的互勉產生動力, 吸一口氣, 繼續! 再兩圈後又回到原點, 看見婆孫們休息完了準備離開, 三個人用力向我揮手道別! 酸軟的雙腿再次邁開

喜樂的小宗神父

圖片
  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聖地,多年以前, 和平之子聖方濟亞西西創立的 方濟會受教宗委託,成為聖地的監護者,他們盡忠職守,竭力保護各地的聖所, 以及迎接所有到聖地朝的朝聖者。 每到一處,只要看見棕色會衣以及守三誓願 ( 神貧、貞潔、服從 ) 的白色繩結飄盪,便知道這裡有方濟小兄弟、這裡有和平。方濟是個喜樂與貧窮的人,他的徒子徒孫似乎也不遑多讓!   我們團隊在耶路撒冷的導遊是方濟會士宗神父,由於他和我們隨團神師鍾神父的姓氏同音,而他個子相對矮小,所以我們用 「小宗神父」稱呼他,以免日常生活產生誤會。與小宗神父初次見面就在特拉維夫機場,歷經十多小時的海空航程加上延遲及到達時已是凌晨時分,呵欠連連、眼皮竭力撐開的我們與精神抖抖的小宗神父,形成強烈對比,在車內他字正腔圓的地以普通話介紹一些在以色列的注意事項,說話不疾不徐,然只思念溫暖床舖的我對他的說話早已抛緒腦後,有什麼事,明天再說吧 ……   剛開始幾天還沒認識,感覺神父較為嚴肅,與我們的對話僅止於聖地與聖經的介紹,但不到幾天混熟後,他便「原形畢露」,佻皮耍寶機智全都展現出來,旅程的後半期,已與我們眾人打成一片,與剛開始的嚴肅截然不同,他的言談舉動總讓人忍不住咧嘴而笑,讓旅程充滿朝氣!   說笑話似乎是神父的專長,而絕頂的笑話通常以自嘲的方式讓人印象深刻,像神父時常以自己的身材開玩笑,並把他與耶里哥匝凱相提並論:「我晉鐸的時候,修女們為我準備了一個蛋糕,上面就寫著:『 匝凱,你快下來,我今天要住進你家! 』」 笑得我們人仰馬翻,嘻,神父,雖然匝凱矮小,可他的足智多謀卻吸引了耶穌的注意,並獲祂的青睞,兩位亞巴郎之子均非等閒之輩,精明的他們選擇跟隨耶穌,早已獲得天上獎賞!   神父身材雖然矮小,在聖地卻是靈活地轉來轉去,為我們尋找有利位置及預早打點一切,且因居住多年,知曉形勢局面,察言觀色,像那天清晨在苦路大街上拜苦路時,不時看到來來往往荷槍實彈的軍人,他便首先跟 軍人 們打招呼,讓他們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棕色會衣代表 「和平」,這「和平」在聖地顯得更為寶貴,也保護了我門大伙的安全 !每次在景點內遊走,小宗神父常是一馬當先引路,有一天我們從真福八端山徒步下山,大伙陶醉在耶穌的麥田小徑上,走走停停,因此,一下子整個團隊的距離都被拉遠了,走在前頭的神父跟身旁

痛苦的意義(二)

圖片
「骨癌是很痛的,想像一下有人用鎚仔每時每刻敲打骨頭!」 「吃這些止痛藥是天經地義的,不用怕會上癮!」 醫生這樣解釋。 每一提步是痛。 每一轉身是痛。 每一動作是痛。 「很痛,有時睡不到!」他嚷著! 看著他扭曲的臉,止痛藥似乎並沒有多大的幫助。 有時候天真地想代替他的痛! 「痛又一天,不痛又一天,什麼痛楚都得自己承受,不要喊叫了,沒人能代替你的!」看似無情卻又是實話,受著腳痛多年的她,對痛楚 有如此的體會,也倒難為她了 ! 痛苦的盡頭是什麼? 是不痛嗎? 是終結嗎? 記得多年前被火燒傷,那傷口痛得左轉不是,右側不 對 , 每 夜 總是難以入睡,又怕會壓倒傷口,人總是迷迷糊糊的不知是 睡 是 醒,待傷口結痂 卻 又痕又癢,但這意味著 傷患 快要好了,痛 的日子早晚將會完結 ! 為了實現 ( 半程 ) 馬拉松之夢,下定決心持續地跑,每次練習要放下所有 「 非運動的事 」、 要抗拒其他不同的約會、要調整心態讓休息時休息、練習時練習,由三公里、五公里、八公里、十公里,向著標竿直跑,咬緊牙關拼那廿一公里,終於完成賽事,整個過程(練習過程與比賽過程)充滿了汗水與痛苦,值得嗎?很值得! 被稱為 「牛下車神」李慧詩 出征巴西 奧運,她是香港人奪牌希望,多年準備雄心萬丈迎戰,看她的訓練報導滿是辛酸, 沒 人明白的 寂寞與疲累;可 惜在凱琳 賽事中受傷無 緣 取得獎牌,雖則如此, 她堅持再起來繼續,肩膀、雙腿的傷口 讓她輾轉難眠,靠著止痛藥力拼爭先賽,以第六名謝幕;整個過程結束 後, 她也問自己「 值得嗎 」 ? 未能獲獎 的 她 除 向自己道歉外, 也 向堅持多年、 奮鬥多年的的 自己道謝,成熟了、長大了,明白沒有任何事是必然的, 她說: 「奧運是信仰」! 我的 意外 事件再多苦好歹 也有盡頭, 馬拉松、單車賽也隨競賽完結而劃上句號, 「 痛 苦 的盡頭是什麼? 」 這個問題已然產生答案。 痛苦像是一個歷練過程,把生命沉澱催化,回頭望去,那個幼嫩的枝條變得強壯,可以迎接強風,能夠扺擋暴雨,不怕灼熱的太陽、寒冷的黑夜,一點一滴操練意志與身體的痛苦成就光亮的人生,然 路仍然長遠,面朝每個階段的挑戰與困難,這些痛苦成為墊腳石,有助日後跨過每一個難關!

不多也不少

圖片
周六的半夜時分,仍未進入深度睡眠的我,電話嚇然響起,這年頭事太大,半夜的電話絕不好受,原來是警察來電,稱我停泊在一店舖旁的電單車遭假天花塌下毁損,要求我馬上去現場處理,趕到 時店舖 已圍上封條,瓦礫木頭遍地,那大片假天花 早 被丟往垃圾站,而我的車子則 被移往一旁,檢查有關傷勢:灰塵碎石遍佈,車頭破開大洞, 兩旁擦毁,現場是三台電單車糟殃,獨我的最嚴重。 警察登記資料後稱會聯絡業主,屆時或可追討維修費用,至於我的 「違例停車」, 他們毫 不手軟 開出罰單, 擾擾攘攘直至三時驅車回家 , 實在太累也不到合法停車位,因此停在一個沒人沒車經過的掘頭路 , 回家倒頭大睡。 早上不到九時,電話再次傳來訊息—汽車「違例停泊」—政府現正實施「現金回收計劃」,誰能倖免? 實在是一個倒霉的日子!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我能做什麼? 好吧,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地吃個早餐然後「收拾殘局」! 跑往修車行打價,甲車行力陳有關的維修費必定能收回,其中兩幅必修部位 600 余元,另一幅並不影響行車安全,若更換也要 600 余元;乙車行收費較廉,兩幅必修部位 500 元,那選修者則建議不要更換,基於 「 並不確定 」 能否追討相關維修費用,所以選了乙車行整修,之後還要到洗車行清潔,總算在日落前處理好, 「 不要含恨到日落 」 , 事 已發生不要抱怨,不要為難自己! 誰知過了兩天警察竟然找到塌樓業主,他也願意賠償,向來不擅談判的我,尤其是面對可能討價還價的爭論更是避之則吉,心裡只能祈禱,「主啊!請幫助我,我只取回應得的賠償便可!不要多收也不要虧本!」見面後,他不斷的道歉,我跟他 坦白 說已維修及清潔的部份 560 多元,還沒修 理 的 600 多元,總數約為 1,200 元,業主毫不猶豫便作出理賠,想不到事情如此順利解決 !   然而, 離開後 人性的貪欲作崇,「對方如此爽快,怎麼不多拿一點?」這念頭 瞬間又在 腦內盤旋, 慶 幸 事情已結束 了,否則我倒真會跌 入 羅網!   算一下數目,車子沒修理的部份拿去抵償了兩張共 600 元的罰單, 560+600=11 6 0 ,怎麼辦?明明 主 說「不要多收」, 就像洗者約翰宣講悔罪洗禮時,稅吏也來受洗,並問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