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6的文章

紀念日

圖片
一年前有機會參加林文森神父晉鐸感恩祭,目睹了一位很愛天主的人,回應了祂的召叫,一篇「若是愛上了,就留在愛裡」,是 Pedro Arrupe, S.J.  神父所寫 ,也是林神父選用作參禮者的紀念小咭,圖畫是洗腳,他被「蒙召愛與服務」(迦拉達書第5章13節)! 世上最實際的事   莫過於找到天主 以一種全然不悔的方式   深深愛戀 你所愛戀的那位   那攫住你想像的 將為一切事物著上色彩 一年後又何其幸運,能參與他的晉鐸週年慶, 謙卑與可愛的林神父分享他的點滴: 「成為神父的第二天-啊!是的,我已是神父了!我問自己有什麼分別呢?」   「今天,其實也是一樣!不一定要慶祝!」 「因為,為我來說,這只是一個開始!並非結束!」 這將決定 什麼使你得著力量   在清晨奮起 如何度過每個夜晚   週末如何安排 讀什麼樣的書 認識什麼樣的人 什麼讓你心碎驚奇   喜樂和感激 「今天的福音,耶穌說:『你跟隨我吧!任憑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不是說昨天父親死了,要先去處理,我昰家裡大哥,跟隨耶穌,也有挑戰, 我在印尼開始初學, 沒有想到去台灣學習國語、到澳門學習廣東話, 我成為神父,我覺得我只要 專心 一項職務就夠了,但是,我的長上同一時間給予我這個職務、那個職務,有四五個職務,嘩,好大壓力啊,但我們跟隨耶穌,不用掛心其他的,只要專心一致跟隨祂!我在 這裡,和大家像朋友又像親人 ,我們一起慢慢走! 」 神父真誠沒有遮掩地道出他的軟弱,信靠耶穌的他眼神堅定沒有退縮!   若是愛上了   就留在愛裡 這會決定你的一切 領受基督的身體時,林神父輕觸手機的音樂,至聖聖體平淡甘美的在口中溶化,大概就如神父所說的, 如往常一樣 沒有多大分別,我沒有和耶穌說什麼,只靜靜地凝望祂、聽著音符在小聖堂內飛舞,而「愛」,也在這裡流動! 林神父的晉鐸紀念日,和加裕的生日一起,以一個美味的蛋糕、及手做的12塊脆趣宗徒曲奇餅同慶,兄弟姐妹同聚一室,喜樂洋洋,或許只是普通的一天,然而它卻是一個標記,讓我們記起祂的愛、分享祂的愛!   上主由母腹中就召叫了我,自母胎中就給我起了名字。 (依撒意亞先知書第 49

母與子的萬語千言

圖片
   朝聖路上,有幾次看到耶穌與聖母相遇的圖像,不管是遙望、對望、或是相擁,有種萬語千言,不知從頭說起之感。   第一次是在苦路第一處判刑堂內,耶穌被群眾高喊釘死祂時,聖母親睹這場面,預知自己的兒子馬上要死亡了,和祂還有多少時間見面呢?每次讀經,焦點只集中在群眾的無情、耶穌的悲壯上,卻沒有想過聖母此時此刻,正是心如刀割、 肝腸寸斷 ,在這堂裡,聖母遙遙望著被判刑的兒子,若望宗徒與瑪達肋納竭力保護聖母不去看耶穌的慘況,他們 以身軀阻檔、以衣裳遮 蔽 ,務求不讓聖母傷心; 真的,那個母親願意看見兒子死亡呢?                         第二次是耶穌背負十字架、行在苦路往刑場的路上,與母親相遇,可以想像,主耶穌經過一晚的煎熬、盤問、烤打、戲弄,還要背上自己的 刑具到 刑場,十字架的重量多次壓得祂跌倒在地,不問可知,聖母瑪利亞跑往相見, 在狹窄的小路上努力擠向前、在喧閙的群眾中找一個立足點, 一位母親看來沒有力量推翻任何政治決定、也不能力敵 高高在上的司祭 , 對於無情又盲目的普羅大眾只能無言以對,聖母所記掛的,只是 趕赴 親愛的兒子旁邊,陪伴與支持,能走一段就一段,能撐到最後就最後, 這次見面後,還有多少時間相聚呢?若說有什麼臨別之言,我倒相信萬語千言盡化成關愛的眼神、支持的懷抱:祂即將要犠性了!   第三次是耶穌復活後,聖經提及主顯現給宗徒、瑪達肋納等,但並沒有提及顯現給母親的片段,但有什麼能阻礙耶穌跑去找尋他的母親呢?她有很多的 不懂,由天使報喜的那天, 聖母懷有主耶穌,祂出生、成長、宣講、行奇蹟、被釘、死亡、復活,每一幕,聖母的身影總伴隨左右,從無缺席,母與子相處 30 多年, 她知道一切的不尋常, 然而聖母不懂的,她沒有多作發問,只存心中細想,生產之痛、 聽到西默盎的預言 、 流亡埃及 、 與耶穌在耶路撒冷失散三日 、親睹愛子 背十字架 以致死亡,那不是身體的痛楚,卻超越了身體的負擔,錐心之傷尤似滴血,一個人到底能承受多少的苦楚? 她默默的承受所有, 此時此刻,愛子復活,從現眼前,一個對望、一個擁抱 已包含所有:「 媽媽 永遠愛你!」   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初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

大博爾山的帳幕

圖片
從納匝肋車行一小時 往 大博爾山( MT. TABOR ),大概今早太早起床 到聖母大殿告別 之故, 睡眠不足的 我竟然暈車浪, 整個人痴痴呆呆的,沿途裡甚麼介紹也聽不到,到達 大博爾山山腳 的停車場, 密密 麻麻 的滿佈 等待上山的 朝聖者,探問之下大概 約 須一小時,才有小巴上山,驚呆了領隊。 對比在聖墓大殿內排隊進入耶穌埋葬與復活之地,在白冷大殿裡的兩次等候 進入耶穌出生地, 這裡 周圍便是平原空曠之地 、 藍天白雲 ,一點也不侷促,還可以讓我 趁機 調適身體狀況,貪婪地吸入 新鮮空氣,不久後身體好轉,可以開始加入團友們的聊天行列, 排隊等待是最好的聊天時間, 團友們細數這些日子裡頭天主的恩賜,天氣、食物、地方、遇見耶穌的觸動感受等等,好不興奮;我還拿出已購買的明信片,讓大夥幫忙回憶聖地與聖經的關連記載 , 將耶穌的話語寫下來 , 寄給遠方的好友們 ! ( 但直至今日 ,由巴勒斯坦地區寄出的 明信片還在雲遊四海中 ! ) 談笑間小巴出現,載我們走在「之」字型的山路上,終於走進耶穌顯聖容堂 (Church of Transfiguration) ,雖然聖經上從沒說明耶穌顯聖容的山就是大博爾山,但傳統上聖父們均認為在此山上, Transfiguration 一詞意指變形、轉變,在拉丁語字根有跨越 之意, 進入聖堂內部 , 金碧輝煌得讓我們目瞪口呆,圓穹型的頂部,兩道金光交織出一個十字,放射璀 璨 浩光,兩邊分別各有不同的圖像 , 聽講解後 , 才知悉是代表耶穌四個不同的聖容:嬰兒、 羔羊、 聖體、空墳。   每次讀經,我只想像過耶穌從成人的臉射出光芒,卻從沒想過祂以上述四個形象去顯示:祂在降生之日,以嬰孩形象出現,誰會來親近軟弱無力的嬰兒?只有純樸的牧羊人、與聰慧的賢士;誰會甘願成為獻祭的羔羊,任人屠宰?祂不哼一聲,完成一次又永遠的犠性;祂又以我們每天的日用糧,給我們身體與心靈的滋潤與力量;那空空的墳墓,提示著永生的盼望;在這個像舊約時代的會幕裡,我們沒有被拒在至聖所的外頭,反而與主相近,親眼目睹祂的容貌:「他的衣服發光,那樣潔白,世上沒有一個漂布的能漂得那樣白。」(馬爾谷福音第 9 章 3 節)加上山上風 景 怡人,居高臨下,飽覽周 圍 平原風光,聖堂附近種植了大量不同的花卉

走在耶穌的路上(五)清晨的苦路

圖片
  清晨 4 時 30 分,鬧鐘吧啦吧啦地響,和窗外傳來的回教頌禱聲爭持著。在床上轉了一回便起來梳洗,為待會 6 時的拜苦路準備。    5 時 30 分,天色仍烏黑一片,眺望遠處的耶路撒冷城市,只有疏落的幾點燈光,溫度大概不足 10 度吧,各人把行李箱中最厚的衣服都披在身上,清勁的冷風親吻每人的臉頰,一下子消除疲態,精神抖抖的出發。   從大馬士革門步行進入耶路撒冷,城門內有些昏黃燈光,剛亮的天空下站著不少軍人,想是已站了一整夜,守護這個古老城市,小宗神父如箭的腳步,快速地在舊城區內打轉,我們像小雞一樣跟著大公雞走,沒有多餘的說話,也沒有駐足停留之地,整個團體只向著鞭荊堂-苦路第一站前進。   鞭荊堂內的吳岳清神父早已開門等候,天花板的刺冠是最大的標記,第一天到這裡時,他向我們講解: 「 第一站的苦路,也是救主慈悲的開始,祂承受著極大的痛楚,被鞭打、戴上被諷刺為王的冠冕,細看這刺冠吧,它向外滴血,是 侮辱與傷痛 ,但 向內 卻是 長樹生花 ,是 光榮與希望 ! 」 倘大的 刺冠無聲地掛著,耳邊似乎聽到血滴的答答聲,微弱卻沉重,祂對我們有著瘋狂的愛,這愛承受了最大的傷痛!   清晨的耶路撒冷是安靜的,沒什麼朝聖者、沒幾個路人、只有一兩間商店準備開門,開著收音機,播著一些頌經的禱聲,街道通行無阻,有些小巷沒有燈光,漆黑一片,偶見四五個軍人巡行,小宗神父還跟他們先打聲招呼,示意我們正進行拜苦路。       在耶路撒冷舊城的第一天,帶著時差與睡不了 3 小時的身軀,在城區轉來轉去,沒有方向感的我們不敢亂走,深怕被雜亂的小巷迷魂,也恐防在人潮裡走散,只得緊緊跟隨小宗神父後方,明明知道腳踏苦路十四處,耳聽耶穌受刑的慘況,但卻沒有任何「感受」,以前在電視上看到一些女藝人來拜苦路,鏡頭前的她們總是感觸良多,說得觸動時是聲淚俱下,但自己卻無甚感覺,難道我的心硬如此? 日間滿是營業中的小商店   今天 ( 朝聖的第六天 ) 與第一天感覺截然不同,在這日間人聲鼎沸、車水馬龍之地,此刻四周靜俏無聲,在這迂迴曲折的苦路上,只有我們一團掛念祂的人,一站又一站的走著,希冀在祂跌倒中能扶祂一把、輪流幫祂背一段十字架、為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