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何其美哉!」-聖言同行者工作坊記事簿


  翻看資料,才驚覺自己參加了多年的「聖言同行者工作坊」,由起初越洋過海,去香港學習,到澳門自家主辦工作坊,一晃眼,渡過了5個年頭。

  自2009年開始,每年於暑假期間,天主教香港聖經協會舉行「聖言同行者工作坊」,第一年的主題是「小組讀經真妙」,那是我跟隨天主教澳門聖經協會會員前往的。那年由高夏芳修女、李子忠先生、容若愚先生等人帶領著我們,一窺聖經的面貌,原來這本全世界銷量最高的聖經,裡頭蘊含的寶藏可真不得了!基督徒的經典-「她是一本書,記錄一塊地、一個民族、一段歷史(李子忠先生)!」「她是一本書、一道靈氣、一股動力、一個愛的見證(高夏芳修女)!」原來,聖言可以由多角度去欣賞體味-由聖地文化至現代藝術;原來,古往今來的讀經方法不知凡幾,只要願意必能找到;原來,嚮往聖言的人多不勝數,每人都被她吸引。

  2010年的主題是「古喻今遇」,耶穌出來傳道三年所講的道裡不少,使用的比喻不計其數,顯示了祂在生活中觀察入微(如商人買賣、婦女持家、農夫撒種、宴席坐位等等),以受眾的文化程度,去講解天國的奧秘、做人的道理;實在驚歎祂的學問、智慧與修養。

  2011年的「聖道奔馳」,把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宗座勸喻,作鉅細無遺的介紹,原來,教會的文獻聖傳,是我們珍貴的記錄;原來,除了讀經,我們還可藉着神長修女的幫助,吸收經文的精華;原來,聖言自有祂的生命力,不受限制地在每個時代裡奔跑,更隨著不斷的誦讀而成長。「譬如雨和雪從天降下,不再返回原處,只有灌溉田地,使之生長萌芽 …… 同樣,從我口中發出的言語,不能空空地回到我這裏來;反之,它必實行我的旨意,完成我派遣它的使命。」(依55:10-11)

 
  2012年,「喜相逢,不恨晚──與主交往之妙」,來到咱家門口了!雖然我因事未能全程參與,但在短短兩日裡,接待著200多位來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耶穌和古代人物的相遇的故事,卻似穿梭了時空歷史,和現代的我們共聚,遇見耶穌後,是跟隨抑或背道而馳?
 
  到2013年幫忙籌辦「只緣身在此山中-細聽耶穌的山中聖訓」聖言靈修營,實在是驚喜連連,參與佈置場地那一晚,在有限的經費與人手的情況下,只弄來一些假石、一些植物、一兩塊紙板,再加上十字架與布條,在偌大的體育館舞台上,這一切都顯得那麼渺小!沮喪之餘,楊祖羅神父靈機一觸,使用有限的物料,佈置成一座山,把打開的聖經及燭光安置其上,吸引全場目光,就在鮑思高青年村這個小山丘上,猶如耶穌基督親臨現場教導我們。


  在這四天的靈修營中,高夏芳修女、袁偉明神父及楊祖羅神父生動講解耶穌的訓言,真福八端-這福與俗世所說的恰恰相反,「神貧的人」、「哀慟的人」、「溫良的人」、「飢渴慕義的人」、「憐憫人的人」、「心裏潔淨的人」、「締造和平的人」、「為義而受迫害的人」,他們均有福,在主內會得到豐厚的賞報,但這些不是口號,而是提醒:我們當奮力擠進這窄門裡;我們是地鹽世光,要在世界上起調和作用,在黑暗繆誤裡彰顯真理。但在現今世代裡,首要做到不被世俗洪流淹沒,要站穩更需依靠耶穌基督的帶領,勤讀聖言。

 
  此外,參與者願意嘗試在用餐時保持默靜,以及透過黑夜活動分享對天國的看法,無不顯示大伙對聖言的嚮往與重視,更能體會伯多祿眷戀大博爾山的美好。


  以往望著厚重的聖經,有點不知從何入手之感,尤對生澀的經文卻步,就像斐理伯向厄提約丕雅太監提問:「你明白所誦讀的嗎?」他答說:「若沒有人指教我,怎麼能夠?」(宗8:30-31)。然而,在這些工作坊或靈修營裡,無論是參與或籌備的過程中,有幸認識熱愛聖言、樂於指導的神長修女、發現很多願意分享的前輩、驚見越來越多渴望真理的同行朋友,那情境尤如第一年參加工作坊時,李子忠先生介紹的希伯來文歌《Hinne Ma Tov-看,何其美哉(詠133:1)》一樣,此曲歌詞只有幾句:「Hinne ma tov uma na’im, shevet achim gam yachad!」,意指「請看,兄弟們同居共處,何其美哉,何其怡悅!」

  工作坊只有翏翏數天,但閱讀聖經卻是一輩子的事,接觸不同的讀經方法後,更能窺見聖言的高深廣闊,是處世的明燈、是智慧的開端、是通往真福的道路、是邁向永生的指標。難怪每個世代的人,前仆後繼地研讀這一本極為珍貴的書,窮一生的精力,「只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為了衪,我自願損失一切,拿一切當廢物,為賺得基督……我只顧向前跑,看看是否我也能夠奪得,因為基督耶穌已奪得了我……我只顧一件事:即忘盡我背後的,只向在我前面的奔馳,為達到目標,為爭取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召我向上爭奪的獎品。」(斐3:8, 12-14)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阿珍的故事

走!我們去朝聖:Camino的時機

出發—我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