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

  廳間的掛畫「寧靜致遠」要退役了。
  那是2007年在陝西服務後,領隊為我們安排了2天的遊覽,途中午飯時購買的。那天炎陽高照,大伙兒被曬得頭昏腦脹,車子開到了一家很大很大的餐廳,我們忙不迭起上樓用膳補充體力,一上樓我就嚇了一跳,因為餐廳到處掛滿了書法字畫,還有不少書法家即席揮毫,對我來說邊吃飯,邊看畫真是件很新鮮的事,加上喜歡書法,於是我顧不得吃飯,大部份時間跑去瀏覽那些字畫,在這匆忙的個多小時裡,我跑來跑去、看這看那,不少作品都很不錯,但獨是這幅「寧靜致遠」一直莫名地吸引著我,我問了一下價格,多少倒忘了,只記得還真不便宜,腦裡盤算是否購買,還要考慮如何帶回澳門,服務員在旁看見我這麼有興趣,猛說是某某出名老師的作品(是誰的真跡可對我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我不認識他),然後開始調降價格,就在導遊催促離開餐廳的千鈞一髮,感性戰勝了理性,心滿足地抱著它下樓,然後它便一直放在背包裡,從西安繞了半圈地球,背著回家。
  從那時開始,它便恰如其分地靜靜掛著,每當看書寫字,或坐著思考,偶爾抬頭看它,便有一份心安之感;我其實並不認識原文,也沒想過要找出處,過了幾年之後,才知道「是故非澹泊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古人真有情懷,在竹林下看書作詩品茶,在萬事萬物中體會天地人和,毋用追逐名利、無須營營役役,用心品嚐一簞一瓢,這種修為實非易事,放諸今世代更是難也;這幾年學習靜觀只是領略一點皮毛,遇事還是會心緒難寧,有時更會暴跳如雷,到達彼岸仍有待加強。
  誰知過了幾年,隔壁的朋友長期開著冷氣,遇上我放字畫的牆壁卻是日照滿滿,兩者一碰之下,牆壁開始滲水,發現之日,字畫已是有點水跡了,加上我沒有好好保養,字畫像飽歷風霜的老人,已是垂垂老矣;現在我正規劃作一次大裝修,希望滲水之牆能得解決,而這幅隨行多年的「寧靜致遠」,即將走進歷史。雖然外在之物不在,但寧靜致遠的情懷,仍是我一生的功課。


瑪利亞卻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覆思想。(路2:19
 
引自百度百科:
此句最早出自西漢初年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諸葛亮的《誡子書》也有引用。
《淮南子:主術訓》片段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誡子書》片段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阿珍的故事

走!我們去朝聖:Camino的時機

出發—我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