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朝聖(二)聲音與苦路


二零一七年一月三十一日,農曆大年初四,天陰下雨。

連續多天休假拜年飯聚後,今天可以進行第二次徒步朝聖,雖然不是一個好天氣,躺在床上思前想後,朝聖者仍然希望出門,畢竟不是天天天晴,天氣如是,人生如是,不能選擇天氣,但可選擇面對天氣的心情,如果真的走在西班牙聖地雅各的朝聖路上,每一位朝聖者需要克服任何天氣-高溫炎熱、狂風暴雨等等,不然便擔擱了進度。

由氹仔家出門,途經駐澳部隊軍營,大紅燈籠高掛慶祝新春,站崗軍人緊守崗位,離鄉背井來到小城市,他們會否有「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緒?軍營旁邊是一片沼澤地,在陰暗天氣下更顯得憂鬱,然石縫間的小花矯小玲瓏開得燦爛,漫不覺人世間的變化,整條路不足三百公尺,數不清的雀鳥大開喉嚨,各自爭鳴,只為討好現場唯一的聽眾,可惜朝聖者五音不全,但還是給牠們送上掌聲,每次看到什麼演出都好,朝聖者在這方面毫不吝嗇,任何的努力都需要肯定及支持。




走上讓公眾嘩然、造價一億多元的金光大道廻旋行人天橋,進入澳門神話的金光大道,電燈柱上的喇叭不斷播出香港藝人薛家燕家傳戶曉的歌聲:
唏呀唏呀唏呀唏呀唏,團結一心有新轉機,哪怕是萬尺風浪,都可挽手沖天飛,唏呀唏呀唏呀唏呀唏,團聚分享快樂園地,笑與淚在你我之間,人生多驚喜!

朝聖者忍不住微笑,新春佳節「皆大歡喜」,這首歌熱鬧之餘也非常勵志,「漫步挽手走遍萬里千山,信念編出歡欣世間,未懼怕山高遠路幾多彎,萬眾齊心,莫怨路難!歌者奮鬥一生,永遠保持笑容,非只是為取悅大眾,也是其人生的態度,面對艱難總是迎難而上,除了書本,社會上有太多人物可以學習借鏡,只要留心,處處皆學問。


雖然下雨,但無損旅客的興緻,金光大道人滿為患,一幢幢的翻版歐洲大城市的建築物上,到處是他們的足印,朝聖者因工作關係,從地盤開始踏足,見證了一個用金錢、以汗水堆砌的急速興盛時代-「澳門就是與別不同」原只是一句推廣旅遊的標語,諷刺地成為這個時代荒誕政策、工程累創造價的代名詞,權力、金錢誰能抗拒?



打著傘前行,遠離熱鬧的賭場區後,身旁開始沒幾個路人,耳邊只有疾飛而過的汽車、公車、的士、旅遊巴、水泥車等,走到路氹連貫公路的盡頭,這裡是今天的第一個朝聖地。

蓮花圓型地在公路盡頭的正中央,分隔了大型屋邨、路環及九澳,從小到大坐公車往黑沙海灘燒烤,這個地方是必經之,透過窗子並不清楚裡面是什麼,但腦袋瓜是充斥著一些鬼故事:「這裡車禍頻生,亡魂太多,所以建了七苦聖母鎮壓。」因此,雖然好奇卻也從不敢多看一眼,心怕看到什麼不能看的。就算長大會開車了,此地也不踏足,只因周圍既沒有停車的地方,也沒有斑馬線,因此,我想這直徑不足一百公尺的小地方為大多數人來說從沒有到達的。




踏進圓型地,沒有小時候對鬼神的恐懼,迎接我的是「母親」-聖母瑪利亞石像,並以中文、英文、葡萄牙文寫了「母親」,我不禁心情激動,是文字的威力吧,深黑色的字體刻在雪白的名牌上,它不是寫著「聖母」、「聖母瑪利亞」,而是簡單的「母親」二字,足以表達這女人的角色-眾生之母,曾幾何時,她進佔在我的生命裡,教我每天也和她相會,在通勤時、在正午十二時、也有在聖堂、在家裡、在練跑中......陪伴我渡過傷痛的長夜、擦拭我的眼淚,擔負起我們家人的病痛,此時此刻面對「母親」我脫口唱出「極溫良的母親」:「我的母親,我的母皇,你是我的仰望,求你將我靈魂改造,像你聖子一模樣!」母親一如既往沉默不語,歌詠不會增加她的榮耀,但卻是我倆的美麗時刻!

母親雙目閉上,雙手合什,神態坦然,一邊外衣已破損,看石像下的文字介紹,於1985年開始擺放,由於一廂情願以為會看到七苦聖母的訊息,而視線也只是停留在瑪利亞身上,然不她的正後方,卻是一尊耶穌苦難像,在耶穌的四周圍,則是十四處苦路,文字記述如下:


為紀念聖母瑪利亞誕生二千年,此拜苦路埤是由意大利、日本、澳門、香港、紐西蘭、北美洲、西德的教友捐獻出來,並裡澳門主教高秉常祝聖。
                        八五年九月八日










前人種樹、後人納涼,感謝這些遠方的兄弟姐妹貢獻,使我們有此聖地。我很少參與拜苦路敬禮,在聖堂中看到的苦路大多也是細小的及深色的難以看清楚,不像面前每個與我等高的圖像,簡單線條張力龐大,人物的表情與動作加上石埤部份染了一些青苔加深了歲月的遺痕豐富得教人頃刻跌盪在二千年前的景況裡,在這個渺無人煙的圓型地,我是審判官比拉多、我是執行的刑役、我是擦臉者維羅尼加、我是幫忙者西滿、我是路上痛哭的婦女、我是被啟蒙的尼苛德摩…..這些角色不單是只存留在古老的歲月裡,也在現實生活中不斷上演,我主耶穌以十架苦難展示大愛,每天牽著我的手教導我前行,由審判直至垂頭斷氣死亡埋葬,沒有抱怨責難,反是寛恕慈悲,真期待有一天直接與祂見面!

祈禱後看看手錶,出門至今已七十五分鐘了,曉明之星」繼續照耀朝聖者的路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阿珍的故事

走!我們去朝聖:Camino的時機

出發—我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