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8的文章

被天使接待-中了樂透的五分街碰面

圖片
像孩子依賴著肩膀 像眼淚依賴著臉龐 你就像天使一樣 給我依賴 給我力量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從前從前,有一個人很喜歡閱讀,也喜歡旅行,認識信仰之後,開始對朝聖有點概念,之後又發現四大聖地:「耶路撒冷、梵蒂岡、意大利亞西西、聖地雅哥」,於是夢想前往,可從來都沒有去過,唯有尋找一些遊記看看。她發現有一個人寫耶穌及方濟故鄉的書特別好看,順著作者的繪畫:聖地活龍活現的出現眼前、順著她的筆觸:聖人的生平故事跨越時空的在腦海裡上演;順著她的眼淚:耶穌基督的愛傾瀉湧出……她無條件地與讀者們分享她的看見、她的頓悟、她的感性、她的生活和她的單純。那些書更燃起必去聖地的欲望,隨後一本接一本的信仰反省書、在生活中找到幸福的書的累積 ...... 「那麼,」你可能會問:「這樣的人能認識嗎?」答案是:……渴望(如果是符合主旨),就能看見! 像詩人依賴著月亮 像海豚依賴海洋 你是天使 你是天使 你是我最初和最後的天堂 「我知道妳現在很開心,因為妳明天就會見到朋友!」 一月底的天氣冷風颼颼,健跑之友卻熱血沸騰,準備參加後天台北渣打公益馬拉松 10 公里項目,那是跑步小隊期待已久首次一齊衝出澳門的日子,飛機降落在寶島大地,因為入境手續有點狀況而遲延,飢腸轆轆的我們也不管已是半夜時分,在西門町一帶找尋美食,在燈火通明的中華路上移動,拐個彎的小路卻是烏燈黑火,只有那家出名的虱目魚店人聲鼎沸,那些飄在空中的白煙及香味,讓一個又一個讒嘴貓甘心情願的排隊,為 免騷擾睦鄰, 店家只得張貼溫馨提示 「 請大家小聲說話 」,可見每天的高朋滿座盛況 ;在台灣生活多年怕魚刺的我從沒嚐過虱目魚的美味,這夜的夜宵,魯的、煎的、做成粥的虱目魚肚,滑嘟嘟的溜進肚子裡,厚實的蔥花蛋、撲實的魯肉飯,賣的可不是姿色,而是齒頰留香的美味,那可愛肥美的蛤蜊湯,嚐一口已心滿意足 …… 走出熱鬧溫暖的小店,涼風親吻著五位酒酣耳熱的跑者,歡樂地快步走向旅店,我努力地鎮壓睡魔,冷不防身旁的阿宇突然在身邊響起這樣的一句話,「我知道妳現在很開心,因為妳明天就會見到朋友!」我欣喜地轉臉向她:「妳竟然記得?」 你就是我的天使 保護著我的天使 從此我再沒有憂

聖母的騎士(下)-啟航

圖片
瓜達盧珮聖母的保護   或許,活到一個年紀,身體便會出現不同的狀況與變化,2016 年家裡各有不同的成員患病, 2 月初,母親因為腰椎出現問題需要臥床,看著年老的她在床上受著痛苦,心情非常難過,我又如何能替代她的痛苦?可能媽媽和聖母的際遇很相似,因此我不期然便向聖母祈禱,盼望她的照顧與保護,到了 2 月底我第一次參加在澳門舉行的泰澤祈禱,甫進場坐下、歌詠團還在練習中,我的眼淚卻毫無預警地滾下來,我才發覺自己已承受不少的壓力;整個祈禱聚會不過一個多小時,無論低頭默禱,抑或眼看泰澤的十字架,我絲毫阻止不了珍貴的淚珠,任憑她們狂流,為了避免阻礙他人的祈禱,只是儘量把悲泣聲壓低,完結後身旁一位不認識的朋友,慈悲地送我一條 瓜達盧珮聖母 念珠:身披一件滿佈星星藍綠色斗篷的她,在墨西哥顯現給一個印第安人,並醫好他的叔叔,我呆笨地忘了道謝離開(後來有折返認識這位極其喜愛聖母的新朋友),拿著這條白色珠子金色十字架的念珠回家,掛在媽媽的床邊,請天上的母親代禱。 隨著時間的流動,醫生的治療,媽媽的決心,她一步一步的康復,再次能起來行走! 當我認識這墨西哥聖母後,非常喜愛她的斗蓬,整天鑽進去玩,腦袋裡時常泛起一個小時候常常玩的「麻鷹捉雞仔」遊戲的圖像-聖母就像遊戲裡頭的那隻母雞,走在前面為我們遮風擋雨,而我們就是她身後的一連串小雞,被她那厚實暖和的斗篷包圍著,永遠不受大麻鷹的侵害! 拾起念珠祈禱的習慣逐漸成形!這是母親的第三次陪伴! 瓜達盧珮聖母念珠 嘉模聖母的眷顧   萬沒想到基督徒一生中極為珍貴的 「耶路撒冷朝聖之旅」,終於在 2016 年 4 月底實現,在耶穌的故鄉和祂相遇,看祂的成長、見祂的神蹟、聽祂的講道、走祂的足跡,那是何等的福氣?不只如此,途上我們探訪納匝肋「加爾默羅隱修會」的修女,她們慷慨與我們分享祈禱生活的日常點滴,大家都滿心歡喜,離開前我們選購一些手工製品,初次遇見「聖母聖衣」的我, 像個小學生到處發問這是什麼?團友們表示這是氹仔的嘉模聖母的衣服,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帶著三片小衣服回來,二片送給朋友,剩餘一片擱在書櫃,如修女們般靜默等待。 冬去春來,彈指間一年過去,雙親的健康陸續產生變化,哥哥以及周遭朋友們的身體

聖母的騎士(上)-聖母與我

圖片
古代皇太后出遊時,那些驍勇善戰的騎士、將軍拿著寶劍騎著壯馬走在前方,為她開路、保護她的安全,好不威風,護駕任務完成滿心喜樂;偶爾,太后會來賞個果子蜜餞,又或賜點甘露解渴,更覺歡喜 …… 在起初 當我回憶自己與聖母的關係時,腦海中湧出的就是我近這兩年才與聖母關係密切一點,為什麼呢?因為初領洗時,並沒有特別留意聖母,那時只覺得很多教友,尤其老教友都很喜歡聖母,他們對尊敬聖母的禮儀非常熱心,看到聖母總是熱淚盈眶,又愛拿著念珠唸玫瑰經,我並非不認識她,甚至乎由小到大已知道她的存在: 小學時操場內有一尊聖母像,在黑灰色大小不一的石塊映照下,聖母顯得特別潔白,她雙手合什,像是向天祈禱,又像俯視我們這些在太陽下曬得臉紅耳赤、揮汗如雨、跌跌碰碰的孩子們,偶爾我會看看她,便繼續和同學們玩耍;我也記得因著歌詞印著學校的名字而深印腦袋的歌曲: 「玉潔冰清,光耀海星,妳是迷途者的響導!世途多艱,極需妳照料,請救助我們於凶途......」她好像是一個很聖潔的人,又是一個站在旁邊不發一言的人,我的小心靈似乎和她劃上 「距離」;待得領洗後時則不願意非教友(尤其是基督新教的兄弟姐妹)誤會我們是聖母教,所以更是刻意選擇避開。   然而,當我把腦袋的雜草撥開修剪,凌亂的記憶裡有著一絲一點和她的緊密片段,原來從起初她就在我身旁!     納匝肋聖母大殿的瑪利亞 花地瑪聖母的守護 時光倒流至 2002 年 3 月 30 日傍晚,坐在飯卓上的我忐忑望著外頭的天空,雖是春天,但那天的雨卻亳不客氣地傾瀉下來,打在簷蓬上發出巨大的響聲, 「雨這麼大,妳要出門?」媽媽看著穿上白衣的我疑惑地問,我肯定的點頭,然後在她不知道的情況下,穿越那 漆黑一片的街道,走向復活蠟燭照耀的光明裡。歷經三年的慕道課,雖然刻意尋找,卻常因忙碌蹺課錯過了時機,到下定決心好好的聽道理與準備後,我終於領受了期待已久的洗禮,蠟燭的火焰在我眼前狂舞,眼眶充滿著感恩的淚水,心情緊張中帶著興奮,那一塊純白的麪餅溶在我的口中,我回到那創造者的懷裡。 在這一夜後,滿以為就是圓滿順遂,誰知道一場十級風暴的劇情馬上上演。 那時,我和朋友一起經營的生意陷入瓶頸,看不見黎明摸不到出口,三個人每天無言以對,度日如年,當初開展的興奮喜樂被一點一滴摧殘,陽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