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以色列的家書

  在以色列的最後一我們如常分享朝聖感受,除此之外,鍾神父想了一個點子,著我們每人要寫一封信回家。

  各人開始埋頭苦幹,有人洋洋灑灑很快完成,有人推敲良久,大概十二天的旅程太豐富,也不知從何說起吧。離家十二天遠離了熟悉的地方,到達一個彷似陌生但又如斯親近之地耶穌的故鄉耶路撒冷、納匝肋、葛法翁、加納、貝達法革、真福八端山、耶里哥……這些地名以前讀來拗口,現在卻被賦予一層新的意義,一切顯得新鮮又帶來陳舊的感情,旅程的喜樂、擔心、感動、震撼,離思念、掛慮彷似打翻了廚房的百味陳架,在頃刻間整理倒也不易。朝聖客在旅程中的一步一腳印,雙眼看到雙耳聽到,加深了信仰,也體驗了上主的無窮大愛,此時此刻,就與自己的家人分享,豈非理所當然?

石頭可曾記起你的一言一行?

  寫信,可不像電話對話的短句,也不是現時流行的whatsappwechat、及社交網站發佈信息-這些都以精簡為主,甚至乎多以一幅圖片說明一切,或以錄音表達;文字有其力量,考量「信紙的篇幅與時間」,發信者會於沉澱後,選擇把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及情感遙寄給收信人,收信人則透過閱讀,看他離家後的旅程生活,這是多美的一個畫面。我拿著「信紙」,想起以往離家讀書時寫信的情況,除居於法國的四哥與我有往來信函外,寫回來澳門的信一直是單向的,每次好像公式化地先問候一下家裡情況,再寫一下學校發生的事,平淡的生活其實沒什麼好寫的,寫信好像只為了父母的安心吧。這次似乎也像以往的模式,團友的信函對象,有丈夫、父母而我的收信人則是家裡大大小小干十多人等全都寫上,無一遺漏,問了老爸的健康狀況,開始寫下旅程的喜樂,寫著寫著,不期然寫上一句:「希望有一天你們都聽到福音的喜訊,領洗成為真正的天父子女!」完全敗露了心情家裡只有我與四哥同是教友,然他在我還沒領洗時早已安息主懷,獨剩一人獲得這份信仰是寂寞的,能在主日舉家參與彌撒仍只是一個奢想,主的意思與時間表難以猜度,唯有不斷祈禱,天知道更大的恩寵不會從天而降?

  既寫完信,下一環節是要朗讀出來,隨機抽取的信件在團友前公開是有點突兀,但是每一封經過過濾消化思考,雖非字字珠璣,但都是情感豐富的可愛家書,這些心情寄語因故全都留在聖地,不知道團友們可記得當時寫下的內容,直接告訴家人?至於我的嘛?在心中!


    不一會兒馬上便要從耶路撒冷的這個家回到澳門的家兩個都是人生旅途的中站,然後有一天,們將重回天上家鄉,那是從起初已預備的地方,回到樂園裡,和祂在黃昏時分散步!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阿珍的故事

走!我們去朝聖:Camino的時機

出發—我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