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6的文章

超越聖門的慈悲

圖片
     在多年前查找西班牙聖雅各伯的朝聖之路 時,看到有好幾條出名的朝聖之路,以步行、騎單車、騎馬的方式,經驗路途上的一切狀況,讓心靈作一次洗禮,朝聖路長短不一,端看各人的自我考量,然而,所謂的朝聖路,最直接的是指由家裡出發,到達聖地!      教宗方濟各在慈悲特殊禧年 詔書裡鼓勵 我們「前往朝聖 及抵達聖門,去擁抱天主的慈悲」,朝聖-不只是前往耶路撒冷、梵蒂岡、 聖雅各伯 等地,只要「每人該按自己能力所及,抵達在世界其他地方的聖門。」(慈悲詔書 14 )     聖若瑟勞工主保堂在 2016 年世界傳教節,率領堂區教友「與基督同行」,由堂區出發步行至主教座堂,我試過幾次的外地朝聖、也曾參與澳門境內的大耶穌像出遊、花地瑪聖母像出遊,堂區也試過舉辦四旬期退省-由九澳聖若瑟學校步行至七苦聖母聖堂,然而,與傳統的聖像出遊不同,也與遠離市區的退省相異,這次步行沒有聖像、沒有儀仗隊,就是單純在大聖若瑟的旗幟下, 150 多個堂區兄弟姐妹,勇敢地踏出咱家門口,穿梭鬧市一齊步行,這是頭一次,也是深受感動的一次!     剛過完的「海馬」颱風天沒有為空氣帶來涼快,這天反而艷陽高掛,一曲「與基督同行-大踏步面向著世界,我要與救主一起,共望著大路向前進,與基督不相離」唱罷,展開了兩小時的朝聖與傳教之旅。沿著澳門的大街小巷奮力前進,長長的人龍讓途人側目,驚奇詢問:「這群人在做什麼?」「這是什麼性質的遊行?」公開場合遊行除了是宣認信仰外,也有傳教的作用, 今天的彌撒讀經裡,聖保祿宗徒寫道:「但是主卻在我左右,堅固了我,使福音的宣講藉着我而完成,使一切外邦人都能聽見!」 ( 弟後 4:17) 誠然,我們力有不逮,不能與完美的傳教模範聖保祿宗徒相比,但各人付出自身的一份,集合起來卻蘊含無窮力量,無論老人、中年人、青年、小孩、神父、修女、平信徒、父親、母親、老教友、初信者、慕道者,「 我們所有的人都蒙召『走出去』 …… 為把天主溫柔和仁愛的訊息帶給整個人類大家庭。」 ( 教宗方濟各 第九十屆普世傳教節文告 ) 「祢是不可見的天主父可見的面容」 ( 慈悲禧年禱文 ) ,實在,天父的面容也能從我們身上展現,在家庭、在工作場所、在社區裡,宣講也好、走在路上也好, 讓世人知道耶穌基督的喜訊,每人都可獲得!     上斜下坡、

走在耶穌的路上(六)我是誰

圖片
  旅遊巴漸行漸遠, 朝聖旅程的第十天 午後 , 竟然走到 以色列國最北方—裴理伯的凱撒勒雅 (Caesarea Philippi) , 又名 巴尼 雅 斯( Banias ), 這裡是 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三國交界的要塞, 也是約旦河的源頭之一。   西元前 332 年,亞歷山大大帝戰勝後在其領土全盤推行希臘文化,這裡成為異教崇拜的中心 , 巴尼亞斯其實應該是帕尼亞斯 Panias 即潘神,而阿拉伯語是 Banias ,潘神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農牧神及森林神。西元前 20 年,羅馬皇帝凱撒奧古斯都將猶大賜封給大黑落德,作為羅馬的傀儡王。黑落德在巴尼亞斯泉邊蓋了一座神廟,獻給奧古斯都。之後,提庇留執政,般雀比拉多作猶太總督,黑落德之子斐理伯接管北方及戈蘭高地,於西元 3 年在巴尼亞斯建都,為討好羅馬皇帝而命名為凱撒勒雅,意思是“凱撒之城”。一般人稱之為斐理伯的凱撒勒雅,以便和另一座位於地中海岸邊的凱撒勒雅城加以區別。這個城市成為王國的首都持續到阿格黎帕王( Agrippa II )。據記載,阿格黎帕王時代的 Banias 城的生活富裕奢侈,有巨大的宮殿及充滿雕像的神廟。 昔日神廟風光   昔日的神廟早已成為廢墟,從歷史照片剝落的山洞中窺看其宏偉,現在成為國家公園一部份,很多人來這裡除了拿約旦河水外,也會到山上健行 , 一走進來,空氣沁涼舒服 , 到 處 聞到無花菓樹的清香,彷似喝著無花菓蜜的香甜 , 整片綠色果樹讓人心曠神怡、眼睛明亮,流水淙淙作響 , 洗刷了連日旅途的疲憊。正是在這麼多神地方的背景下,耶穌詢問門徒: 「 你們說我是誰? 」 門徒已經與耶穌交往多時了,每天聆 聽 祂的教導訓言,又時常目睹祂的 神蹟能力, 但他們認識耶穌到底有多少呢 ? 又是否以為他是這 麼 多神的其中一個 ? 無花菓樹結實纍纍   耶穌來到了裴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就問門徒說:「人們說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西滿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耶穌回答他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我再給你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

雞鳴堂裡的黑夜

圖片
        「伯多祿,我告訴你:今天雞還未叫以前,你要三次說不認識我。」(路加福音第二十二章 34 節)   耶穌明明白白地預言這事,祂所提示的,不只是伯多祿,還有我們。   走進位於熙雍山上的聖伯多祿雞鳴堂,青銅製造的門口有顏色鮮艷的圖像,耶穌舉起三隻手指,預告伯多祿三次的背叛,伯多祿則手按胸口表示忠心不二;當站在門口聽講解時,我的視線沒有離開這扇門半步,頭頂是火熱的太陽,曬得眼睛只能瞇成一線,老是不敢相信到底這圖像是立體浮雕還是平板,忍不住和身旁的馬利奧研究,他說:「你與我都是懷疑多默,到門口摸摸看吧!」求證的結果頓時清晰這確是浮雕!   雞鳴堂紀念門徒之首伯多祿在大司祭府內等候耶穌受審的消息時,在公雞鳴叫宣告破曉前三次否認主耶穌。進入裡頭觀看,其中一處讓人印象深刻:那是地下底層的一個以枯井改建囚室,耶穌在受難前夕山園祈禱中被捕,受公議會審訊後,獨自一人在的這裡過了一夜。   記得小時候有什麼犯錯不聽話之類的,大人老師總愛嚇唬小孩:「再不聽話便把你關在黑房!」雖然從未到過黑房,也不知道這黑房到底在何處,然弱小的心靈早已懼怕得很,想像那黑房就似是一隻巨型的猛獸,要把我們吞噬,只得乖乖地聽話;這時身處枯井囚室,雖說燈火通明、乾淨明亮,但仍然能想像二千年前潮濕黑暗侷促的景況,只四面牆壁、伸手不見五指 …… 在人潮褪去後,我刻意地坐在地上,約兩層高的枯井只有一個出口透光,閉上 眼睛, 周圍是除了黑暗還是黑暗,時間彷如靜止,嘗試感受耶穌當年的感受。 我能聽到 澎湃的 心跳聲、我能看到待會的痛苦凌辱、我不解群眾的冷酷無情、我的朋友離開了我、我的兄弟走了、我的門徒出賣我、我最愛的大弟子否認我、我在這裡孤苦一 人、 劇痛 的 傷口 正 撕裂 我 身體的每一吋皮膚、我知道明天將會死亡 …… 聖詠第 88 篇也道盡我的心情: 「 因我的心靈飽受災難,我的性命已臨近陰間; 我已被列在進入墳墓的人中,我已變成與無氣力的人相同。   我的床榻舖在死人的中間,與葬於墳墓者的屍身作伴, 你已不再記念他們,你已不再照顧他們。   你把我放在極深的坑間,你把我置於黑暗和深淵。

看日出記 (之二)

圖片
  住在真福八端山上,有另外一次觀看日出的機會,這一回,是大伙浩浩蕩蕩地出發!    「五點二十五分集合,五點半出門,不見即散!」前一晚我這樣宣佈。看到晴空萬里,繁星閃耀,我很有信心翌日能看到日出!   五時的鬧鐘響起,仍賴在床上的我撥開床邊的窗簾觀看,外頭伸手不見五指一片黑暗,手碰玻璃窗已能感覺外頭的冰冷,把行李箱內的衣服都挖出來披在身上,步出大堂時已見七八個團友精神奕奕地出現,完全沒有昨晚觀星後的疲態,每人臉上掛著喜悅的笑容,彷佛預告今日陽光燦爛。好,出發!   由旅館向下走不到五分鐘便到達旅遊巴的停車場,旁邊是加里肋亞湖,藍綠色的湖水寧靜溫柔,不見一絲漣漪,細膩地包容一切;空中響起鳥兒歌唱,似要喚醒沉睡的人們, 空氣冰冰涼涼的 ,連 石欄也是, 這裡,正是觀景的最佳位置。團友們磨拳擦掌,照相機與手機齊備,向著東邊方向遠望,等待他的露面,等待祂向我們顯示聖容!    我選定一個位置安坐,一邊回憶這幾天的旅程點滴,在筆記本上有的沒的記錄,一邊靜靜期待,手錶的時針分針一點也不偷懶,盡忠地履行職務,時間如流水,緊抓不住,但遠方依舊沒半點動靜,大夥都以為今天沒有日出了, 只能 抱著 「 既來之,則安之 」 的心態,但 任誰也不願意離開;然而 在我們的正前方,突見一團雲朵的邊緣塗上一抹 淡 紅霞光,這刻倒知道那是太陽反射的光芒,肉眼看不到日出,想不到他卻以另一形式出現。有一點像聖經所載,默西亞明明來了,可世人卻有眼看不見、有耳聽不到,各人以自己標準去認識,甚至有時硬心拒絕!    遠方的雲彩漸見紅潤,從淡紅、粉紅、 橙紅、 朱紅,再過一回,紅邊褪去,換上金邊,影像煞是好看, 周遭的景物也越來越清晰明亮,憶起曾 有人 這樣 說 過 :「每一個時刻都在流逝,每一個時刻都不一樣, 這就是當下! 」 你不曾找回前一秒,但你能掌握這一秒;太陽只有一個,風雲卻變化萬千,即使相同地方的日出也有不同,何況置身在世 界 的另一端 , 耶穌講道的地方呢 ? 我們就是這樣沉醉在景色的變化裡,直至雲彩慢慢隨風移動 、 直至寒傲散去一身溫暖 、 直至肉眼再也不能直視 , 此時此刻,洗了一身沐光浴的我們笑得合不攏咀 , 每個人都把幸福通通都留在相片裡!   「這是出於我們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