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5的文章

手術之旅

圖片
並非什麼大的手術,但畢竟是人生第一次面對,還是要寫下來。 2015 年 3 月左右,左邊鼻子在沒有任何徵兆下突然流血,鮮紅色的血一滴一滴地落在潔白的瓷盆上顯得特別耀眼,以往看小姪女流血倒多,自己卻是頭一次碰上,呆望期間,腦袋告訴自己冷靜,但思緒仍是飄著身體不知出了什麼狀況,心裡想起以往一邊為小姪女止血一邊告訴她「不要怕,沒事的!」的語句用在自己身上還是有點慌慌的。   鼻腔鏡的檢查令我苦不堪言,首先是麻醉藥落在咽喉處苦澀不已,之後小鏡子在鼻孔內放肆蹂躪,再來是等待報告的時間像是行刑前的宣判,醫生說我的鼻子天生中隔彎曲,容易鼻塞,出血情況是毛細血管瘤的作祟,只要鼻子敏感磨擦又或血管擴張便會流血,之後他神色凝重地著我等一下,說要找資深醫生確認一個問題,可想到此刻心情是七上八下,心跳加速,幸好,鼻咽位置有些隆起物並非癌細胞臨頭,可放下心頭大石,至於血管瘤則是建議施行電療小手術。 手術?手術?手術? 雖則是小手術,但建議全身麻醉,這樣一來還是對它卻步,誰知道我的不靈活腦袋會否因此更不濟?所以一直拖著,希望順其自然讓它自然癒合,但過了半年奇蹟並沒有出現,或跑步或天氣酷熱又或身體熱氣時,鮮紅的液體毫不留情地跑出來見面,唯有乖乖地接受吧!   進院之前找了馬神父為我傅油,雖然風險不高,但耶穌的陪伴實不可少,我還提著從露德帶回來的聖水,祈求手術的成功與康復,第一次接受手術緊張是正常的吧!手術當天由起床後到等待排隊進入手術室前足有幾個小時,身體進行了一連串包括洗澡洗頭工作,心靈則是祈禱祈禱再祈禱,等待讓人忐忑,因為不知道何時到我,玫瑰經是一個讓人心安的方法,待到工友推床喊名字時已完全準備好!(像耶穌所說十個童女提燈的故事嗎?我可是提著燈還帶上油呢!) 小瓶裝著露德聖水,洗滌心靈;小唸珠是聖地牙哥的產物! 手術室環境和電視劇的分別不大,和術前護士聊她在手術室的工作,以為狀態輕鬆點會好些,但卻逃不掉她百分之零點多的失手-點滴沒有插進血管,左手痛入心坎;手術床原來就只是一個人躺著的尺寸,完全沒有多餘的空間晃動;不經意被打上麻醉藥後,我感到眼皮突然沉重,但仍是竭力跟主診醫生說了一句:「辛苦了,請幫我做得徹底一點!」之後瞬間已墮入迷糊的狀態中,醒來時還好仍知悉自己身在何方,麻醉後的嘔

納匝肋聖家禱文

圖片
  參加聖老楞佐堂的彌撒,獲贈一張精美的納匝肋聖家禱文的小咭,一面是耶穌、瑪利亞、若瑟三人的照片,滿是溫馨美麗,另一面是教宗方濟各的禱文,每次彌撒後,神父必率領大家一齊頌念這禱文, 200 字左右的禱文,不消幾分鐘可唸完,為每個家庭祈禱的意義卻深遠重要。   因著以往的義務工作、社工老師朋友的分享、在 MP 一年裡接觸家庭範疇的工作、以及努力探索原生家庭對自我的影響而學習、觀察小姪兒的成長等等,使我越來越感到家庭的環境,對小孩的成長以至日後面對困難挑戰危機應對、待人接物委實是有重大的影響,沒有人的成長是離開家庭的, 由母親懷胎時開始的所有情緒心思念慮,以至出生後小嬰兒面對未知世界的一切遭遇,不論是在健全家庭的祖父母父母的教養、兄弟姐妹間的互動,抑或被遺棄成為孤兒,腦袋或許忘記了童年事代的經歷感受,然而它卻深刻地埋藏在身體的記憶裡,加上體內帶有父母的基因性格 …… 全都影響一個人的成長發展,成為日後助力或阻力。當然,有些人在開始覺察後努力學習改變不合的軌跡,有信仰的家庭是幸運的,藉禱告學會交託、透過聖母、聖若瑟、耶穌的榜樣獲得安慰、改變陋習而邁向美善。     教宗方濟各非常重視家庭的氛圍, 2 世界主教會議便是探討家庭的主題,他的講話文告也經常與婚姻生活、家庭培育有關,推動在家庭中多講:「請」、「謝謝」、「對不起」等字句,生活中的悲痛事宜更可躲在聖母的衣襟下,叫一聲「媽媽」,她必會撫慰受傷的心靈; 他撰寫納匝肋聖家禱文,讓我們向聖家學習:若瑟保護瑪利亞懷孕生子,以至耶穌成長遭遇的一切凶險,當木匠以勞力賺取生活所需;瑪利亞謙遜服從,孕育主耶穌、陪伴耶穌至死亡復活;耶穌在納匝肋受雙親管轄,福音雖沒記載多少他們的生活點滴,但耶穌一定從父母身上學會溫柔服從謙卑,以至能聽命至死,耶穌也必然體會到父母的愛,納匝肋聖家是家庭的模範。   感謝上主的創造,家庭在天主的計劃中的是美善的,願普天下的家庭在愛中成長成全! 聖家禱詞     耶穌、瑪利亞、若瑟,我們在你們身上默觀真愛的光輝,我們以信賴之心呼求你們。   納匝肋聖家,讓我們的家庭成為共融的場所和祈禱的晚餐廳、真正的福音學校,和小型的家庭教會。   納匝肋聖家,讓家庭永遠不再經歷暴力、封閉和分裂,讓每位受傷和失足者盡快獲

CLC 的厄瑪奴耳

圖片
每周的 CLC 聚會在耶穌會院進行,進入大門口後,必然會先經過小聖堂才會到達開會的圖書館。 記得最初參加時, MARCIA 為我開門後作介紹:「來到後,先入小聖堂,和耶穌打聲招呼,再入去開會!」 就是這樣,我們每個團友,幾乎來到後,均會和主耶穌談心,又因為我們各人到達的時間不同,所以大多可以是個人的和祂獨處。把白天工作的疲憊、家庭的忙碌生活,和人際間的溝通怨懟、又或什麼喜樂的事,和愛我們的主談一下,恢復元氣。 漆黑的聖堂裡,只有聖體櫃的光芒,櫃前總有鮮花陪伴,大多以白合花為主,粉紅的、白的、黃的 …… 也有時候是小雛菊,或其他不知名的花朵。 留在小聖堂的時間每次只有數分鐘,所以總會對那白合花欣羡不已,蓋因她曾被主稱讚:「你們看看百合花,是怎樣生長的:它們不勞作,也不紡織;可是,我告訴你們:連撒羅滿在他極盛的榮華時所披戴的,也不如這些花中的一朵。」 ( 路 12:27) ,即使明天就投入爐中,她們還是賣力地盛放著,把生命最精彩的一刻展現,但並非炫耀,而是在這裡默默地陪著基督。 厄瑪奴耳 (Emmanuel) 意謂「天主與我們同在」,並許諾的和我們天天在一起,祂是主動的、個別的,和我們每一位接近。聖體櫃旁的祂兩手張開,沒有任何木架支撐,頭往右垂下,閉目。我曾經嘗試模擬祂這樣張開手臂的動作,不一回便兩手酸軟,捱不了多久,祂卻不哼一聲地擁抱我們,由當日的苦難,至今已兩千多年,祂的大愛,不變。 祂說,跟隨祂的,要背十字架。苦像上,沒有那木架,是已和基督合二為一了,木架成為祂的一部份?還是已在我身上,繼續傳承? 我能擔負起祂的木架嗎?我的木架,又在哪兒?

家樂福

圖片
  為了一併解決困擾多年來隔壁冷氣太凍及我家牆壁因日照關係而滲水的事,還是要狠心地作全面裝修,籌備多月,對設計創作太弱兼優柔寡斷的性格,加上選擇困難症的弊端,遲遲未能拍板定案,突然想起大聖若瑟是一位木匠,他必有好的點子,懇切祈禱:     有福的大聖若瑟,你在世時,以你靈巧的雙手,設計及建造適合的傢俱,供人使用,求你也幫助我,在設計裝修我家時,能找到、想到合意的傢俱,善用上主給予的地方。    耶穌基督,我們的天主,祢樂意進入每個人的家裡,給每個人的家帶來了救恩,現在,我求祢親自帶領設計我家,使它能成為祢合意之所,並樂意停留的地方,求祢保護、祝福這居所,使居住在這裡的我和我的家人們,不受任何邪惡事物的傷害,在我們一天的工作後,使這家能成為休息恢復體力的地方;在我們和良朋好友相聚時,讓這家充滿平安歡樂;在我們安靜祈禱時,讓這家能成為祈禱之所,向天父奉上敬拜讚美。   請俯聽和應允我的禱告,亞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