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5的文章

校對初體驗

圖片
   喜歡寫文章,但一向產量不多,尤其是忙這忙那的年代,偶爾把一些生活點滴記下來,現在重看以往的文章,有一份稚嫩之感,是文字的不成熟使然,但更多的是青蔥往事的趣味;這兩年來多寫了點,遇有好點字馬上抓下來,所以產量豐富了,但還是不太滿意,腦袋裡的想法太多但用在寫作的時間太少了,無法好好沉澱把它抒發出來,畢竟現在的寫作階段仍是像發酵麵團,須要時間醞釀才成形。   聖經協會 20 周年慶典,鍾神父提出出版特刊,整理過去、展望將來, 20 多名會員,既是宣傳又是公關、校對編輯排版設計 …… 怎樣都離不開這些人,對文字較為喜愛的我,自薦當上校對的工作,成為 Angela Chong 的拍擋。   首次接觸這份新鮮事,回想接到第一份文稿,反反覆覆閱讀不下數十遍,為一個文字、符號的使用反覆推敲向外求助到最後定案、為資料的真確即使對熟悉的經文章節也要翻翻聖經,自知墨水不足,過程中不斷追問中文系朋友、神長前輩,與拍擋緊密聯繫交流、互相合作。剛開始的文稿校對花費時間心力著實不少,拜互聯網的發明實在減省了尋找資訊的時間,隨著稿件如雪花飄至,我們的校對工作也開始成熟,時間減省了,開始享受那種「先睹為快」的樂趣,想起那些放在書架上待售的小說書刊,校對及編輯人員原來均可比讀者更早欣賞作者的成果,尤其是那些成名的書本,例如早幾年大賣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讀者們通宵排隊,為的就是要知道哈利、榮恩、妙麗到底又有何奇遇,佛地魔的結局又是如何,呵呵,不知道出版社的人員可會在家人朋友中秀一下,「我可是除了作者外最早知道結局的人啊!」除了看資料真確性外,這份工作還讓我看到每人寫作的不一樣,有人由歷史角度回憶、有人由活動過程切入、有人由個人得著埋手,同一個主題有不同的書寫角度,有人洋洋灑灑數千字、有人輕描淡寫便能直抒情懷,讓我眼界開了,也磨練了我的文筆。   越是到後期,擔子越是輕了,便交由排版編輯設計的朋友花神,我因事未能參與會議故也未能多給意見,但其後對於一份文稿的定位,不知何故我卻據理力爭,堅持說出自己的觀點,但那天我並沒有再在意結果,只是陳述後留待大會決定,是要東走還是西行?噢,我心中的那團火竟然沒有熄滅呢!     看著這刊物從預備、孕育誕生,由起初的戰戰兢兢到後來的越戰越勇,心中的喜悅感越來越大,體會到那些新書電影發佈會上的作者導演所述的 “ 生 ” 了出來

家庭重塑工作坊的所思所想

圖片
  正式來講,是第三次參加「家庭重塑工作坊」,但參加 IREAN 及 CHRIS 的,算第二次。   2013 年參加了 IREAN 及 CHRIS 的工作坊,那次雖然沒有當 「主角」,但卻在別人重塑的過程中,揭示了小時候潛藏在心底裡對死亡的恐懼,威力是震撼的;其後重新思索了有關的題目,有時會回想靜思沉澱,慢慢學習面對。 相隔一年,看見工作坊又再舉辦,思前想後仍是跑來了,希望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希望由其他同行者中獲得更多的啓發、更希望或許自己是被治癒的那一位。     長洲慈幼靜修院是一個被祝福的地方, 31 人的團隊中,有預早結伴而來的:夫婦、男女朋友、好朋友、姐妹;也有是多年相識而在團隊中再遇的;更多的是新相識的。透過三天兩夜的同行,互相鼓勵、互相支持、互相祝福,目的為著從過往一些大大小小的家庭創傷中跳脫出來。願意開放的「主角」,與藉著扮演他或她的一眾「家人」,在 IRENE 和 CHRIS ,以及美滿協會員工的幫助下,以 SATIR( 沙維雅女士 ) 的理論,嘗試由不同的角度,重溫成長經歷,讓受傷者看看改變的可能性,由從前原生家庭的根源,探索被塑造成今天的 「 我 」 ,把以往負面的能量轉為正向的能量,從而有力量去面對原生家庭以致自己家庭所遇的問題;雖然不是所有人均能經歷一次重塑,但透過分享、角色扮演、旁邊的觀察、討論等等,讓每一位參與者對生命更多一份思考! 第一天發現天上的心心雲彩,天主向我們示愛呢!   這一次,我自己是「投入」、「參與」,卻沒「爭取」,那個咪高峰安坐在團體的中間,伸手可及,但自己卻總在猶豫,錯過了機會,但聽著他人的分享,自己的事似乎已微不足道,還望他們能獲得安慰。團隊中似乎也有朋友像我這樣,場內有一幅眾小孩爭著要主耶穌擁抱的雕像,看似有些小孩還未能被基督照料,然而,這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只要願意,基督總會親自尋找照顧那些迷路的、走散的、受傷的小羊。  主耶穌愛每一位    在開始上山時,我問了 IRENE 今年回來港澳的行程,她說剛完成了一個工作坊,下周也有另一個五天的,我擔心她累了,她答說為主耶穌工作很喜樂,臉上綻放著燦爛的笑容!不是嗎,她和 CHRIS 夫婦二人已快進入耄耋之年,卻仍是一貫地愛護我們,慈祥地把我們擁入懷中,猶如主耶穌

淳淳的一塊錢工資

圖片
這個暑假,七歲的小姪女淳淳開始懂得賺錢。 剛開始,是發現她為姐姐按摩,看見智潁邊上網看劇邊有人服務,我很訝異也夾雜點羨慕,細問之下,原來只要一元便可享受這個服務。 有天換我逮住機會,問淳淳能否為我按摩,她小手舉起一隻,然後說:「一元!」我很樂意付出這一元,交易隨即進行。 兩隻小手不徐不疾地在我背部按壓揼,很是有力,疲勞的我舒緩不少,偶爾我還提示她要問一下客人那裡不舒服要多按 ( 這樣可按久一點嘛 ) !過了一會,認真的她大概手累了便停下來,我非常滿意這個服務,然後便在口袋被掏出她的工資-一元。 一元的價值現在已少得很 我很想探討一下她怎樣使用這一元。 「淳淳,這是不是你第二次人工?」 「不是囉,姐姐上一次沒有給我呢!」 ( 噢,竟然沒追問姐姐呢,小孩真單純! ) 「那恭喜你,你的人生第一次出糧」 「我覺得我可以有兩元。」 「為什麼呢?」 「因為我覺得我按左好多 PART !」 「可是我們剛剛約定好是一元的,不是嗎?」 「咁又係,好吧!」 (她很開心地收下這一元。) 我很高興,因為她是如此遵守我們之間的合約,這讓我想起聖經裡「僱工的比喻」(瑪 20:1-16 ),主人在各個不同的時辰招人在他的葡萄園打工,約定一個德納的工資,發工資時,眼看晚一點工作的獲得一個德納,早一點工作的人便期待可多拿一點,卻事與願違只能收到一元,他便抱怨主人為何他不能領受多點,主人說得好:「朋友!我並沒有虧負你,你不是和我議定了一個「德納」嗎?拿你的走吧 ! 我願意給這最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難道不許我拿我所有的財物,行我所願意的嗎 ? 或是因為我好,你就眼紅嗎?」 「你這一元打算買什麼呢?」 「嗯,其實一元買不到野的,要好多好多錢的。」 「那你儲了好多錢後,要買什麼?」 「我鍾意 Cinderella 。」 「你不喜歡 Elsa 公主嗎?」 「我鍾意 Cinderella 多 d , Cinderella 真人版及卡通版好靚架, Elsa 吾靚!」 「那你說 Cinderella 的故事給我聽。」 「哦, Cinderella 有隻玻璃鞋 … 」 「淳淳,你來幫我按摩可以嗎?」旁邊的老母親嚷道。 「淳淳,你又可以賺錢了。」我說。 「老人家吾駛錢。 」她很

奇洛李維斯回信

圖片
   2004 年薛凱琪 (Fiona) 憑黃偉文 (Wyman) 填詞的 《 奇洛李維斯回信 》 一曲成名,嬌滴滴的 Fiona 演繹了小粉絲的心態,輕快的旋律,故事式的歌詞讓人琅琅上口,加上荷李活巨星奇洛李維斯 (Keanu Charles Reeves) 的吸引力,當年此曲唱得街知巷聞,很容易就記在心裡。去年,在 Wyman 的演唱會中,他透露這真人真事,不過故事的主角,是他的一個被稱為前衛烈女的朋友,在所有人的嘲笑中,老套執迷持之以恆寫信給樂壇天后麥當娜( Madonna ),後來,大家不再笑了,因為 Madonna 真的給她親筆回了信。   我也有很多偶像,不過倒沒想過要寫信給他們,只是遇到歌星明星時會抓緊機會努力擠上前,看看他們真人的樣子。唯一有想過寫信的是被書店老闆介紹的一套三本的翻譯書 < 大地 > 系列 (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 ,那是英國獸醫 James Harriot 畢業後,在英國約克郡鄉村裡實習,醫治一眾動物(貓狗牛馬羊豬 …. )的感動故事,裡頭夾雜著他與投靠的上級法西格醫生及其弟弟法屈生生活之間的趣事、村民從起初不相信至後來欣賞他的技術,把他當作親人的變化、追求 Helen( 後來成為他的太太 ) 傻傻呆呆讓人忍不住要為他搖旗吶喊的情景、英國鄉村遼闊的優美景色等等,一個個短篇讀來溫馨有趣,有時又為不能醫好動物而悄然淚下,體會生命的喜樂與老病的唏噓;那時候,書不離手地一再追看,還想說為何不早一點看到此書,搞不好我便好好的啃理工科,和他一起當獸醫,而且很有衝動給他寫一封信,告訴他看了此書的開心喜悅,但想歸想,最終沒有行動。 屬於我書架珍藏的書本之一 網上找到一幅JAMES的兒子為父親寫的書的圖片   至於真正動筆的要數 2012 年中秋節,迷惘的我寫信給當時的教宗本篤十六世,洋洋灑灑的寫了 2 頁中文字,不只用 E-mail ,還寄去給梵蒂岡,貼上郵票投入郵筒的剎那,我還拍下照片存檔,以證那一刻的勇敢。希望信能到他老人家手上,更奢想他能回信給我,秋去春來,我已忘了這事, 2013 年 3 月,當他宣佈退休時,我更如晴天霹靂般,不能再抱一絲希望,迷惘的事情只能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清晰,有時我也會想,若他回信會寫什麼呢?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