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5的文章

在夢開始的地方

圖片
  「完成了!」    2015 年 12 月 6 日,在大風下雨練習不足休息不夠的情況下,完成了人生第一次 21,097.5 公尺的長跑比賽。   第 27 屆 (2008 年 ) 、第 28 屆、第 29 屆、第 30 屆、第 33 屆,每年參加迷你馬拉松後,拿著獎牌的我總被哥哥戲稱「呃」獎牌,因為 4.2 公里至 6.5 公里(視當年的路況而決定距離)不等的迷你馬拉松,只是讓我們這些偶爾動一下的人湊湊熱鬧,當然,就是缺乏恆常練習的人,這個要早起跑步努力完成賽程,獲得獎牌既是虛榮也是鼓舞,話說回來,當跑了幾年後,總是說翌年勤加練習挑戰 10 公里以至半馬的我,且以跑步作為鍛鍊身體,但總是一年又一年的大小原因沒有實現,然而,小時候常跑步,心底裡面又敬佩所有馬拉松的跑手,仍是蠢蠢欲動的希望多跑一點。   今年年初,無意中在 FACEBOOK 看見朋友參與「 FUN 三鐵工作室」的跑步學習,這工作室由多位熱愛跑步的青年,無私無償的每週在運動場教導正確的跑步姿勢、跑步練習、核心肌力訓練等等,雖然持續了兩三個月左右後因教練忙碌而停止,但已獲益良多,且再燃起對跑步的熱情,夢想年底能完成第一次的半馬的念頭又再浮現,就是這樣:西灣、松山、氹仔單車徑、運動場,統統能發現我的身影,除了一貫流汗減壓的爽快感覺外,過程中那種一步一腳印去追夢的感覺真的很捧,我不知道能否達成,但卻竭力向前,原來,擁有夢想的感覺是那麼美麗,人生啊,匆匆忙忙數十年,做喜愛的事就夠了,不管是跑是步行,今天可以多跑一點距離嗎?安排固定時間練習後不管如何放下雜務就是要衝出門口跑,否則就如教練所說:「一日不跑、兩日不跑 …… 就不會想跑。」 多謝教練 肌力核心訓練.....1, 2,3.......30 數完未呀,教練? 認真的      紀錄跑步的 NIKE APPS ,除了時間、距離等基本資料外,還會因著當日所跑的而給我一些甜品:「你打破了自己的 5 公里最佳成績。」、「這是您的最遠路跑紀錄」、「您刷新了自己的卡路里燃燒紀錄」、「您已持續 4 週,繼續堅持下去」等等的話語不時出現,雖是小成就,但受鼓舞下跑步變得更有樂趣。   同時,我也參看了一些跑步讀物,台灣歐陽靖所著的「 RUN! GIRLS R

CLC的澳門陶成

圖片
  「今天你的天氣如何?是陽光普照?烏雲密佈?星光燦爛?還是時陰時晴? …… 」   這一句來自台灣剛卸任的基督生活團執委會主席張明華問候,也是天氣報告,開展了三個澳門小團體(葡萄樹、磐石、厄瑪奴爾)的三天的陶成之旅,也是每次 CLC 聚會必然的內容之一。   雖然說天氣報告是我們每次過往聚會的首要事項,但放在 20 多人的團體中,還要在有限的 2 個小時講解其他內容,總覺得有點奢侈,然而透過每人述說心情,把各人的心思念慮帶回來:「你在哪裡?」這不是上主向人說的第一句話嗎?天主總在呼喚尋找祂愛的人,心若不在這裡,則往後的時間只是白費掉,周一( 11 月 16 日)白天的工作實在使我透不過氣來,下班後身體疲憊不堪,想起連續三晚可能會吃不消,天氣報告這一環節把我抓回這個斗室裡、反省了一天上主的陪伴、祂臨在地方、祂給我恩典,還讓我對其他團友(特別是其他少接觸的葡萄樹及磐石)多一份的了解與關心 ………       在岡頂耶穌會會院小小的圖書館裡, 20 多雙眼睛注視著明華,她從了解我們到底認識了什麼開始,逐步講解 CLC 的團體、靈修與使命、及分享多年來的 CLC 經驗,她的語調不徐不疾、溫柔堅定、誠懇真摯,使仍是一知半解的我加深了認識-一個平信徒的團體曾為被解散了的耶穌會保持了依納爵靈修、這個愛的團體有其他團友的支持和承擔、學習依納爵靈修、分辨使命、投身使命,將基督的愛帶給他人,這個歷經 450 年歷史的團體在各地陸續建立,還將繼續拓展,比起他們參與團體走過的 20 、 30 年歷史,澳門只是正在起步階段,不能急、也急不來,希望天主繼續帶領,多賜恩寵。   感謝遠道從台灣來澳的明華及文芳,還有匆匆由香港趕來的 DAPHANE ,他們關心澳門的發展,也願意陪伴我們成長,那感覺就像初期教會時代,保祿宗徒奔走各地傳教-他聽說有個地方有人按基督的福音生活,就往當地向他們講解一切,堅定他們的信德;斗室裡充滿笑聲與喜樂,共融主內,真捧!

因愛美麗

圖片
可愛的麥神父因開會而回來澳門小住數天,主日和馬神父共祭彌撒,吸引了台下眾人的目光,多年後他的風采依然,廣東話並沒有生疏,仍可流利地唸著禱文,只是需要老花眼鏡輔助,彌撒結束後,粉絲們擠在門口排著隊和他聊天敍舊拍照。 剛才彌撒時奇妙地能在他手上領聖體已教我欣喜若狂,待其他粉絲散去,好不容易輪到我了。 「寶寶,你好嗎?有沒有往大陸服務 ? 」親切的神父一邊伸手出來和我握手,一邊笑咪咪的問我,大手的溫暖正傳送著。 我其實沒有想到這突然一問。 「沒有啦,我在等你牽頭呢! 」 「哎呀,不用等我了,趕快去!」 即使已調離華人地區,神父的這句問話,卻流露了他對中國教會的熱愛,也使我想起跟他服務的一段時光。 2005 年暑假,在堂區裡難得有機會跟隨他往陝西的教友村服務,那是我第一次往大陸服務,準備期間領隊安排了我們看一些歷史資料,才知道中國教會的一些情況,也是第一次聽見地上地下教會的分別,心底裡不期然冒起一點擔心-假如服務期間有什麼狀況,如何辦? 「如果要坐監,你們不用坐監,神父坐監!」 麥神父臉上毫無懼怕,堅定地說。印象中我們並沒有發問,但可能已掛滿憂慮的表情。 「如果要坐監,你們不用坐監,神父坐監!」 多麼鏗鏘的一句話、多麼強而有力的一句話、多有承擔的一句話、多有愛的一句話啊! 我們幾個資歷尚淺的教友,就在這個強大後盾的照料下,完成了個多星期的服務, 神父那時雖不懂普通話 ( 後來他在國內進修後已學會了 ) ,但親切的笑容融化了每人的心坎,所到之處無不受到歡迎,國內的教友常邀請我們到家吃餃子,小小的餃子包含了他們回敬的愛心,那段美好時光裡雖然有曾被注視過,卻沒有什麼危險。 「如果要坐監,你們不用坐監,神父坐監!」 這句話在耳朵裡一直縈繞著,烙在心底裡頭,教我多年來感動不已,尤其在往後每次往大陸服務時,總想起神父的這句說話,那是一顆愛耶穌的心、那是一顆愛人的心,我沒能看到基督,卻看到祂的代表在延續祂的工作,他的勇敢、捨身、無私大愛和基督一樣,鼓舞著我們、溫暖著我們! 「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若 15 : 13 ) 神父,好久不見!

家書一封

圖片
  那天放假外出辦點事,回程時在家的附近遇到老爸,他跟我提了外出購物及自行吃午飯,我問了一下詳情,叮嚀他小心一點便回家了。   回家後才發現他原來有留言外出,老爸經常獨來獨往,自行外出一點也不奇怪,不過這次他留言有所交待,算是有點欣慰,想起多個月前他從下午離家外出後,便去如黃鶯,過了晚餐時間也不見人,急得老媽煎熬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還好,過了幾個小時後他「終於」平安回來。   現在大伙都以電話通訊,一堆通訊 APPS 每日響過不停,比直接通電的頻率多了不知幾十倍,老爸一方面不想學用新產品,另一方面也不想我們老是管東管西,所以一直拒絕使用手機,甚至上述事件發生後也不願意,我們也沒有勉強,只希望他事事小心。看著這個字條,既有上款也有下款,只覺得有點特別,父親寫給女兒應該是很溫馨的吧,尤其是在電腦取代人手的年代,多少次執筆忘字、多少次看著自己的潦草的硬筆書法,有點慘不忍睹呢。話說回來,小時候看得最多的是老爸寫的發貨單,那堆文字對我而言像陌生人般懂不到幾個,而老爸為我寫得最多的大概離不開一個 「余」字,因為每次成績單發或測驗卷發下來,總要奉上簽名,我不知道他到底有沒有留意我們成績,反正不要不合格或見家長便可,但總有陰雨的時候,這時我便偷偷地模彷他簽名,但不是形似神不像,就是一眼就會被老師看穿的,所以到最後我是真的自簽矇混過關呢?還是硬著頭皮勇敢面對,我也記不起了,長大後當然越來越少看見老爸寫字,所以特意拍下來,還 把它放放在網上與朋友分享,大概大伙都少看這類「異物」,馬上惹來一眾朋友對老爸的激賞:「好正」、「好型」、「很有責任心」之類的說話,真好玩!   地上有個老爸,天上也有個慈父。多年前聽高夏芳修女的講座,主題是基督徒之寶的「聖經」,高修女引述聖大額我略的說話,以「天主的情書」來形容聖經,讓我開了眼界,從沒想過厚厚的一本書竟是父親寫給子女的家書,「聖經」裡頭滿佈父親疼愛子女之情,祂不只是「教訓、督責、矯正、教導人學正義」,還有揭示祂的本質,使我們認識祂的正義、仁慈、智慧與深情大愛,從在母胎中,祂已認識我們,無論跌倒失意、抑或喜樂感恩,你總能夠找到對應的章節字句,祂甚至週到得連祈禱也幫我們想好了:「聖神也扶助我們的軟弱,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如何祈求才對,而聖神卻親自以無可言喻的歎息,代我們轉求。那洞悉心靈的天主知道聖神的

聖若瑟勞工主保堂傳教節祈禱晚會

圖片
  說起傳教,大多數人總會想起這是神父或修女的責任,教宗方濟各發表的 2015 年世界傳教節文告一開始就這樣說:「 2015 年世界傳教節正值度獻身生活者年,進一步激勵我們祈禱和反思。事實上,如果每一名受洗者蒙召在宣講所獲享的信仰的同時見證上主耶穌,那麼對度獻身生活者而言也就更是如此。」毫無疑問,那些度獻身生活、追隨基督的人,大概是責無旁貸,肩負起傳教的使命,然而,我們這些領洗後,在滾滾紅塵中生活的平信徒,所承擔的責任又是如何呢?上週六( 2015 年 10 月 17 日)晚,聖若瑟勞工主保堂舉辦「傳教節祈禱晚會」,觀看了一段菲律賓傳教士為街童服務的工作,以及聆聽上主的聖言後,兩位修女及一名平信徒為我們分享了她的傳教經驗。   操著一口流利廣東話的耶穌小姊妹友愛會秀霞小姊妹,她若不提的話,誰也不知她來自台灣:「耶穌外出傳教 3 年,但之前的 30 年,他與聖母瑪利亞及聖若瑟一起,在納匝肋生活,就像一般普羅大眾。」小姊妹選擇渡簡樸的生活,當清潔工人,甘心作「小」﹔做平凡的工作,為的是學習卑小自下的耶穌,在貧苦和被忽略的人當中,與主相遇。他們的傳教生活並不是要當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而是在生活中接近人群的神修精神。現在退休的她,閒時會探訪老人院,與他們分享基督的愛。     來自美國的瑪利諾修會賈秀珊修女:「我的修會的神恩就是外出傳教,現在我在學校工作,你知道嗎,美國的天主教學校所有人都是教友,這裡不是 …… 你知道嗎,來慕道班的人很多時都提及他們唸書時認識了一點信仰,我有很多傳教的機會!」她邊說邊流露的喜悅神色,正感染著在場的每個人呢!   澳門土生土長的平信徒 FLORENCA 在過去數年,因著學校暑假之便,和友人一起到達山西孤兒院服務:「他們是我的最小弟妹!」她這樣說。「究竟誰是福音宣講的首選對象?」答案是明確的,我們可以在福音內找到:貧窮的、弱小者、瀕臨死亡的人;那些常常被藐視、被遺忘的人;那些沒有可報答你的人(參 : 路 14:13-14 )過去以幫忙照顧那些被遺棄的孤兒為主,而今年暑假, FLORENCA 以自己所學的專長,為孤兒院的負責人辦活動,讓他們了解兒童的心理,學習如何更妥善照顧。   福傳是多樣化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挑戰與困難,兩名外地異郷人來到澳門,既要克服語言的障礙,也要適應本地的(

洗手

圖片
  透過電視介紹,才獲悉昨日是「世界洗手日」。    2008 年 聯合國大會 訂立了 國際環境衛生年 ,並由健康促進組織 PPPHW 發起第一屆世界洗手日倡議, 2008 年 10 月 15 日 號召全世界各國開展洗手活動,「世界洗手日」由此產生,這項運動目的,旨在呼籲全世界人民利用 肥皂 洗手作為一個預防感染疾病的重要方法。     我也有洗手的慣, SARS 、 H5N1 、 H7N9 、禽流感之類的疾病充斥後更特別注意,即使不是這些威力強大病毒高峰期,普通感冒盛行時,洗手後進食也是預防的重要環節,每次和朋友聚會總是先上洗手間洗手,我總戲稱自己是法利塞人-拘守古人的傳統,祖宗流傳下來的洗手文化,在他們眼中無比珍貴,如果不按規矩洗手就不吃飯,從市場上回來,若不洗浴也不吃飯;還有好些別的規矩,就是洗杯、罐、銅器等物,歷代拘守,絕不違反。   這幾天福音均是耶穌指出法利塞人與法學士等人的弊病,有一回,法利塞人邀請耶穌吃飯,祂不洗手便入席,法利塞人便奇怪一個猶太辣彼竟然沒有遵照祖宗訓導洗手吃飯,但他們挑剔的不是手的清潔衛生,而是指禮儀上的不潔淨,主對他說:「你們法利塞人洗淨杯盤的外面,而你們心中卻滿是劫奪與邪惡。糊塗人哪 ! 那造外面的,不是也造了裏面嗎﹖只要把你們杯盤裏面的施捨了,那麼,一切對你們便都潔淨了。」 ( 路 11:37-41) 以往讀 《 創世紀 》 上主造人的記載時,我只著重留意了祂造我們的肉身軀殼,那天一讀這段幅音時,才驚覺創造的主還造了我們裏面,外表面貌是否美麗有很多方法改善,但裡頭是否溫和良善卻不能依靠外在力量,喬裝打扮,掩人耳目只是一時,到最後還是要承擔後果,耶穌一語道破了法利塞人,禮儀做滿一百分,卻沒有敬主愛人的心,我望著鏡子,看著自己的模樣,裡頭到底有多少是反映上主的面貌?即使外表打理得整齊潔淨了,但內裡卻 邋遢混濁又有何用?   最著名的 「洗手」故事當數比拉多總督,他尋求真理,卻屈從在權力之下-順從司祭長老煽動民眾的舉動,力保自己的管治區域的安寧,但又不願承擔責任, 「 比拉多見事毫無進展,反而更為混亂,就拿水,當著民眾洗手說: 『 對這義人的血,我是無罪的,你們自己負責吧 ? 』 」 ( 瑪 27:24) 名與權這個巨大的誘惑,

如夢似真

圖片
  從小到大,不知是否腦部在夜間特別活躍,經常作夢,也常記得夢境,它多是彩色的,什麼人物也有,有時故事長得像電影般,有大量情節,很精彩,而印象最深及作得最多的是那些與死亡及追殺有關的,小時候害怕得要命,夢醒時通常都是雙手緊緊地拿著被子放在胸口,日間則常因夢裡影像而不開心,身體也是被他困擾得像虛脫般,也有試過是夢裡被打,醒來耳朵痛的狀況。   以前偶爾有把夢境寫下來,但沒有系統,只是憑記憶寫下零散片段,後來都不知哪裡去了;有時去到一個新的地方突然會有似曾相識之感,思索下便想起是夢中情景,很是有趣;雖然間中會查探一下夢的發生與關聯,但是天馬行空的夢境總讓我摸不著頭腦,失戀時作的夢也深刻,圍繞著失去及只看到他人幸福的孤單畫面。去年參加了「賞夢小組」,在導師帶領下探求夢的奇妙,六個參加者各自拿出夢境,供大家探討了解,夢是私密的、隱喻的,日常的生活情節、心思念慮、擔憂期待,在晚上大腦放鬆的狀態下它便偷偷地跑出來搔搔癢癢,透過導師的講解及大伙的鑽研,一齊破解那些看似毫無邏輯的情節,實質上卻是很有意思的提醒,透過對自己的夢境作了系統式記錄後,把自我內在深層的想法也呈現出來,現時大概也掌握了一些解夢思緒(也理解了小時候有關死亡的夢魘),話說回來,認識了夢的語言後,作夢的次數減少了,夢境也似乎已飄遠。   初聽《鞦韆的彼方》的介紹時,我以為是述說人類千百年來不斷探索「夢的語言」故事,但原來卻是小男孩撞入別人的夢的空間的經歷,一層層的反省夢與真實的人生,很多人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理想生活,有些只停留在想像的空間裡遨遊,假裝滿全了自己所憧憬的:選擇在夢裡宣洩的父親,一再在童年中流連;威風凜凜的國王在現實世界中卻是一個潦倒的大叔-對老闆不滿意、無力交房租、接受同情卻無法聽見規勸,幸好心底裡還存留一點善;城堡裡的王子卻是個長期生病的小男生,在自己的堡壘中玩得不亦樂乎;痛失兒子後白天偽裝開心晚上卻又墮入無盡休止思念的化妝店老闆;一再改變自己的創作的石匠 …… 書讀到一半時覺得太悲哀了,現實世界實有不少人缺乏勇氣踏出第一步,改變真的沒有可能的嗎?      我也曾經作過「夢」,中學時代經常看著電視直播網球節目,從中摸索了網球比賽的計分方式,很自豪耶,還沉迷那些高大帥氣美麗又厲害的男女網球員,也幻想自己成為那個站在中央球場接受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