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1的文章

淳淳的做咩呀?

圖片
到九月才三歲的淳淳,最近開始問點解。 週六晚過氹仔。 我與她的對話(類似的話經常發生的): 「我過氹仔啦!」 「過氹仔做咩呀?」 「去訓覺 囉!」 「訓覺 做咩呀?」 「休息 囉!」 她好像明白,沒有再追問下去。 週日下午,我準備出街。 我跟她說:「我出街啦!」 淳淳問:「出街做咩呀?」 我說:「去做 facial 囉!」 她很快的回應:「做 facial 做咩呀?」 我回答:「靚 d 囉!」 她又問:「靚 d 做咩呀?」 我想了想,說:「開心 d 囉!」 她追問:「開心 d 做咩呀?」 我有點詞窮,還是說:「有笑容囉!」 她恍然大悟:「哦!」 隔了二分鐘, 我穿好鞋,準備出門。 我說:「我出街啦!」 她恍惚忘了剛剛的對答:「出街做咩呀?」 我回應:「去做 facial 囉!」 她突然很興奮地說:「我係韓國做過 facial 囉!」 我遞到機會問她:「係喎,你係韓國做過 facial 喎,咁係咪靚 d 呀?」 她邊笑邊搖頭說:「吾係!」 淳淳烏黑的、大大的眼珠閃亮著對世界的好奇,我期望她保持一顆好奇與純真的心, 我也會努力的應付她的點解!

幽默的女士

        7 月 9 日 ,參與朋友的畢業感恩聖祭,地點在路環安老院內。         因時間尚早,我便在安老院內到處蹓躂,與會的嘉賓魚貫進入,隨後,我看見一家三口的家庭來了,便指著停車的地方給他們看, 那 太太下車後,跟我說他們(丈夫及女兒)並非參與者,馬上便離開。         我遂說: 「那可以在安老院外下車,不用駛進來!」 那 太太不緩不疾的回答:「他硬要送我進來,難邊我不容他嗎?」         嗯嗯,她的回答充滿睿智與幽默感,短短的語句解答了為何車子駛進來的理由,更進一步的是表達了丈夫的愛護、以及彰顯了自己的地位。         要說出有趣的話並不困難,但要在短時間內想出解答(解除了自己被疑惑的尷尬-當然,我不是惡意的),再加上提升自己的一箭雙鵰的技巧,讓人發出莞爾一笑,這個就需要一定的智慧、經驗、對人、事、物的情懷、及自我的豁達感!         這幽默的女士是我的學習對象呢!

物理治療奇遇記

    其實也不是奇遇啦,只是記一下和物理治療技術員的對話,又不想用點滴這個字,才想出這個題目的。   右手扭傷(用電腦滑鼠應該也有點關係),不能提重物,駕電單車會痛,連寫字也沒力,看了幾次跌打,以為好點,怎知去完韓國後又開始痛,這次選擇鏡湖西醫骨科,醫生說骨沒問題,並轉介至康復科作物理治療!   康復科這名字有點奇怪,院內海報這樣介紹:香港稱復康科,台灣稱復健科,幹嘛兩岸四地就不能有些統一點的名稱?   倘大的物理治療室,十數張床、不同的儀器、病人不少、員工忙著接待,他們都熟悉每部儀器的操作,誰有空,誰便幫忙新到的病人,所以我幾乎每次去到都被新的人招待著,我趁著做超聲波的十分鐘時間,和他們聊天。     那留著清爽短髮的,邊做邊問我如何弄傷、有什麼不適,然後耐心的教我做些手部運動去幫助,斯文的舉止、溫柔關心的語調是給我印象中最好的一個,她的問候抵消了第一次被另一位冷淡對待的感覺!   那載著粗框眼鏡的告訴我這部超聲波儀器大約六、七萬元,貴得驚人,而啫喱則很便宜,所以大概沒有人買回家吧!   那有著大嗓門的,一聽到病人呼喚鈴聲便到處詢問誰要幫忙的,她說這個部門約有十年歷史,澳門還沒這學科,所以他們均是在台灣、內地等唸書的,但發展很快,現代人普遍也接受物治,他們的病人有數百人,每人每天約做六、七十個,一週六天、每天八小時,工作量真不少呢!   另一位斯文的女士,她說她們還不是物理治療師,距離 「師」級還很遠,這個銜頭需要考試通過才可以的,難怪我在院內海報的其中個關節課程裡,看到主講著並非寫XXX物理治療師,而是XXX技術員!   還有一位男的,給我解釋每個項目的功用,因為機制不同,所以要用不同的項目做治療,話不到三句:「你明吾明白」!更用幾個例子說明,例如你找兩人搬屋,兩人一齊做一天,比起一人做兩天來到好……我大概明白啦,謝謝你的熱心講解!   物治的儀器五花八門:超聲波、短波、低頻、熱敷、干擾電、牽引(即是拉頸) …… 針對不同的受傷部位及程度進行復健治療,祝福那受傷患困擾的人早日康復!   呀,寫這篇文章其實是覺得自己都幾 「吹」得,因為每次都係我開口先問問題,才獲得以上資訊,我還和某些病人聊過,知道傷患處、治療方式、花費等等,不賴吧!

平常小事

  因為無故被銀行扣了錢,所以今日中午趕去銀行查詢,客人多職員少,好不容易到我了,又慢得很,雖然那男的很努力,但越近兩點就越意味著我沒時間吃飯,我要求放低證件及金錢,轉頭才回去拿,職員卻不同意,我只有匆忙回家,把漏斗放在嘴巴上,然後倒飯入胃,前後吃不了5分鐘。   趕著回公司的路上,身驅累累的沒什麼力氣,腦袋也累,沒吃飽什麼都提不起精神,迎面看到兩姐弟手牽手的走著,大的約7-8歲,小的大概是5歲左右吧,我心裡湧出一股感動,我細心打量他們,兩小孩額頭濕濕的,穿T-SHIRT短褲拖鞋,整條腿有點黑黑的,是瘀痕,也有一點污漕,姐姐一手拿著飯壺,一手拖著弟弟的小手,兩人對望說笑,感覺很和諧溫馨,我好像很久沒見過這樣的畫面,所以擦身而過後還是回頭再望!   回頭一想,只是平常不過的小事,為何有這樣的悸動?可能是身體疲累被刺激,可能是這世代不太平靜,可能是社會不和諧,可能是日常間感覺不到愛的流動,可能是小城澳門變了大城……   把平常的事變回平常吧,不然,感動只能在電影內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