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1的文章

在零點裡重生—地球的盡頭菲尼斯特雷

圖片
  地球盡頭的日落 在古羅馬時代,還沒有發現葡萄牙的羅卡角 (Cabo da Roca) 之前,他們認為歐洲大陸最西邊的陸地盡頭,就是西班牙北部的菲尼斯特雷 (Finisterre) ,由此面向一望無際的大西洋,世界在此結束,取名 Finisterre ,源於拉丁文的 finis terrae ,有「陸地的盡頭」、「地球的盡頭 (end of the earth) 」之意。   菲尼斯特雷僅距聖城聖地牙哥約 90 公里,因此,往昔的朝聖者到達聖城後,不少人選擇走到更西的海邊,在最靠近大西洋的最後一塊土地,當作是所有一切的終點,並且燒掉舊衣物,象徵結束舊生活,回家開始渡新生。   快到了!彼岸就是! 現時這延伸的路程已當作是朝聖之旅的範圍,大約需要 3 至 4 天的路程,只要繼續跟著黃箭頭和里程碑便可,這段路比起法國之路倒數一百公里較為冷門,沿途人煙較為稀少(相對的小吧餐廳朝聖旅館也少),同樣的可在朝聖護照蓋章以取得證書。熱鬧過後若想獨處,在穿越幽靜無比的山林裡,獨行路上沉澱旅程,這段「世界盡頭之路」 (Camino Finisterre) 實在值得推薦。   從聖地牙哥開始,里程碑上的公里數也是倒數的,要注意的是中途會有分支指向另一個方向穆希亞 (Muíxa) ,兩個地點的海邊均有 Km 0,000 里程碑;此外,也有人從海邊逆向走往聖城,完全體現了朝聖路的多樣化!   最後路段 「世界盡頭之路」並不算容易,不斷的上坡路段、和充滿碎石又陡峭的下坡路,挑戰朝聖者的毅力,困難過後遇上廣闊的公路和連綿的山巒,便已彌補一切,隨著抵達菲尼斯特雷小鎮,尚餘最後三公里斜坡便可登上 0 KM 里程碑,這臨海的公路沒有樹蔭,旁邊只有呼嘯而過的汽車,陪伴自己的只有頭頂的猛烈太陽和自己的影子,似是朝聖旅途的最後考驗,又如和主耶穌一樣,走往最後加爾瓦略山的十字架苦路!   終於終於抵達旅程的尾站,山丘中豎立了十字架,再沒有苦痛、再不用走路,換來的是歡樂。燈塔和 0 KM 里程碑在這個終年吹著無盡勁風的海岸裡,見證朝聖者的重生,現時西班牙政府已嚴禁焚燒衣物以免污染環境,但坐著大西洋的海岸邊,看著洶湧而來的海浪,像是參與一場大海的洗禮,整個火紅的太陽,隨著時間而沉沒在壯麗的大海裡,處身其中猶如桑海一粟的渺小;歷經千山萬水,來到這裡,並非起點,不是終點,而

繁星原野之地

圖片
徒步路上遇見的智慧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原是繁星原野 (Campo de estrellas) 的聖雅各伯墓地,因著隱修士貝拉尤 (Pelayo) 的發現、主教特奧德米羅 (Teodomiro) 的調查確認,告知加利西亞和阿斯圖里亞斯 (Asturias) 的統治者阿豐素二世 (Alfonso II) ,他說道:「聖墓的存在向我們揭示了聖徒最為寶貴的財富,即他的聖骨 …. 我們不住的祈禱向西班牙的這位守護神表示敬意。」他步行前往瞻仰,且在墓地處蓋了教堂,亦宣布聖雅各伯為國土守護者。徒步前來的朝聖者開始增加,這個地方開始有人居住,小教堂改成大教堂,規模越來越宏偉,圍繞教堂開始建造不同的建築物、如修道院、朝聖旅館、餐廳等等接待朝聖者的地方,小鎮慢慢蛻變成一個大城,越來越熱鬧繁榮,名字也 搖身變成現在的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 Santiago de Compostela) ,意思是「繁星原野的聖雅各伯」。   因為朝聖者數量的增多,沿路的人們為朝聖者服務,提供簡單餐點和住宿、醫療,於 1158 年創立於萊昂 - 卡斯蒂利亞王國的聖雅各伯騎士團,一直穿梭各地,保護路上的朝聖者,聖雅各伯之路規模越來越大,發展出多條著名的路線,同時帶動了沿途村鎮的經濟繁榮。由九世紀到今天,聖雅各伯之路是天主教信仰的重要見證,也因此,它於 1993 年入選世界遺產。   沿路提供餐點的小吧 在樹林裡提供餐點 若聖雅各伯瞻禮日 (7 月 25 日 ) 適逢主日(星期日) ,就是聖年 (año jubilar)( 註:今年就是 ) ,這是教宗卡加利斯多二世 (Pope Callistus II 或稱嘉禮二世 ) 在十二世紀時設立,他鼓勵教友們前往朝聖,以徒步抵達聖城達到懺悔和贖罪的目的,還組織編寫了官方的朝聖者導引指南,即《加利斯多手抄本》 (El Códiece Calixtino) 。 聖年— 所有走聖雅各伯之路的朝聖者來到聖地牙哥,通過聖門,進入教堂,定睛注視耶穌基督,藉著聖神光照,以醒察、告明、痛悔己罪、補贖,妥善辦妥修和聖事,領受聖體,讓自己在主內重生,領受主的恩典。 這個朝聖路的終點古城於 1985 年入選世界遺產,城中最具歷史的古跡都集中在主教座堂及其周圍,城內至今亦保存著不同風格的建築,漫步街頭,彷如走入中古世界般,羅馬風、哥德風、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物洋溢於大街小巷之間,而且周

CAMINO選擇了我

圖片
無論選擇法國之路、葡萄牙之路、北方之路、英國之路。。。只要肯移動,朝聖者每天仰望指標踏著前路,朝思暮想的聖城終究會在眼前。十二門徒之一的大雅各伯每天迎來無數來自五湖四海的朝聖者,我在路上 便 碰上台灣 夫婦 、墨西哥 神隊友 、 獨行的 韓國 女士 、美國 天使 、 走了幾趟的 德國 姊妹 、 揹著露營架隨走隨停的德國大男孩、有假期便來走幾天的 丹麥 姨姨 、 思考未來方向的 俄羅斯 美女 、 從家裡出門的 葡萄牙 人 、 工作假期學西班牙文的 日本 人 、 在荷蘭讀書的 中國 人 、 移居澳洲的 香港 人 、 載著耳機聽懷舊音樂的 阿根廷 人 、有地利之便的英國、意大利、西班牙人。。。東方與西方的人,各自以自己的理由踏上朝聖之路, 走著走著,彷彿向著天國邁進 , 呈現耶穌所說的美麗圖像:「我給你們說:將有許多人從東方和西方來,同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在天國裡一起坐席。」 ( 瑪 8:11)   朝聖者博物館內的展品 朝聖者博物館內的展品 朝聖者博物館內的展品 朝聖者一步一步、翻山越嶺的腳印,除了無形的銘刻在心底裡 , 還有真實有形的朝聖護照行進記錄,憑著每天路上的印章,達到步行倒數一百公里、騎單車二百公里以上,便可以在聖地牙哥 (Santiago de Compostela) 朝聖者辦公室,領取拉丁文的免費證書,服務人員會要求填寫表格,包含姓名、性別、年齡、國籍、城市、起點、朝聖方式(徒步、騎單車、騎馬)、朝聖理由(宗教、靈性、觀光),以作統計,若付出 3 歐元的話 , 服務人員更會仔細審視朝聖者所走的路線以計算總距 離, 發出一張包含朝聖距 離 公里數的證書;假如是前十名領證書者獲享免費早餐、前 二十五 名可以免費參觀朝聖者博物館。這張證書並非贖罪券,不能因此消除罪孽,但藉著路上長時間的獨處沉澱、及與人相遇的點點滴滴,必催迫著朝聖者作出更新和改變,與主與他人與自己修和! 等領證書的興奮中   憑朝聖護照領取證書 來到聖地牙哥,重頭戲當然是進入主教座堂,參加感恩聖祭讚美感謝在天的大父,在聖雅各伯墓前祈禱,感謝他一路帶領來到,遇上大禮慶日 ( 或由朝聖團捐獻 ) ,還可一睹歷史悠久的吊大香爐儀式,在歌詠中,合八名輔祭之力,拉動淨重 53 公斤 ( 裝香料及煤炭後達 63 公斤 ) 、以滑輪懸掛於教堂頂高 15 公尺的香爐,用勁使其左右搖擺,擺動弧度可達 65

朝聖路上的日常

圖片
                                      通往聖地牙哥的朝聖路有好幾條,朝聖者可按照自己的時間、能力、各路況的特點,選定起點,現代朝聖的方便就是有不少 APPS 指引,拿著手機安排每天行程、地圖路線、路過城鎮、庇護所的介紹和評價、價格及相關設施等一應俱存,而且朝聖不一定一次完成,很多人或許拆分幾次前行,又或是走完一整條朝聖路後,再挑選別的朝聖路;走在路上,不難遇見一再前來步行的朝聖者,吸引力必定來自路上的頓悟!   既已計劃好踏上朝聖之旅,除基本用品外,還要帶上什麼?   朝聖路一再挑戰我們帶上 “ 必要 ” ,而非 “ 想要 ” 的東西,由於把物品全都揹在身上,每天走五六個小時,背部承受巨大的壓力,一個好的背包雖能幫上大忙,但別高估自己,走過的人說標準負重是體重十分之一的重量,對我來說帶上 5 至 6 公斤的東西實在太少了,左思右想總想多帶一點,但前人的經驗之談不能忽視,我曾想像帶著輕便裝的 “ 枇杷膏 ” 出門,以預防 “ 熱氣感冒 ” ,且想像每天喝掉一條,每天減少重量那有多好,最終我還是捨掉這 “ 看似很輕實在一點不輕 ” 之物,否則路上只能不斷掉東西!   人生中的斷捨離                                                                                                   夜宿庇護所 話雖如此,朝聖路上有便捷的貨運服務,以幫助一些老年人或受傷的人(當然也包括那些帶太多行李的人),只要填好速遞單及下一站的住宿地址、放上郵費,大背包便舒舒服服的在下一個點等你,而自己也可輕鬆的步行,但這真的不建議,若想 “ 原汁原味 ” 體驗朝聖之旅 — 領悟人生的斷捨離、由身體的酸痛發現痛苦的意義、背包物品與生活的枷鎖關係等,沒有人能逃脫人生旅程的每一環節,這課題能修一生啊!   朝聖者的日常是清晨出門以躲開西班牙的炎陽,步速快的話中午抵達下一站,入住稱作庇護所 (Albergue) 的朝聖旅館,擠在幾十人的上下舖為主的旅館:梳洗、休息、進食、寫日記,和身邊的同行者分享路上的點滴甚或人生的經歷,日復一日的重覆昨天的步調,日記裡、手機內留下與身旁同行者的互動、路上的風光、挑戰和誘惑、困難和喜樂、抵達聖城,帶著酸甜苦辣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