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8的文章

離開台灣前的早餐時光

圖片
  離開台灣的那一天,天陰、冷雨。 我裹在溫暖又舒適的被窩裡,睡了滿滿的一覺,很是舒服。 睡床後面就是 「隨意門」,隔壁是廚房,天主第一天創造的 「 光 」 從廚房的窗戶照進來,再穿透薄窗簾射進臥室,告訴我早晨已來。 耳朵聽見將江正勤快的在準備早餐,我手向上伸敲了一下門,「早安!」好好玩!   這多啦 A 夢的「隨意門」太可愛了,說穿了就是透明玻璃趟門,把睡房與廚房隔開,昨天來到時,就常看見小孩子們進進出出好不熱鬧,從這個空間挪到那個空間,彷彿踏進一個新的時間與新的空間。你想回到過去抑或走向未來?或者,如果你想,穿越台灣與澳門跟朋友相聚也是不錯的選擇!   時間很充裕,我仍然可以躺著不起床,但難得參與朋友的日常,穿上衣服走往客廳。 一杯燕麥片加牛奶。 一杯豆奶一個麵包。 窗邊的植物和我們一樣,溫和地抵抗寒冷。 水族箱內的小魚似乎不怕冷,從左到右又由右到左敏捷地移動。 望著窗外的雨天,天花板的電燈管正明快地工作。 還有台北愛樂,輕柔地溜進兩人的對話中。 聊聊彼此。 聊聊彼此。 然後將江離家上班。 我則在祈禱中祝願一天的美好。   能在家裡吃早餐是幸福的,以前我常看港劇,主角們總是一家人圍坐餐桌吃油條喝粥才出門,在聊天中帶著家人的愛與叮嚀上班上學;在現實生活那能這樣子,大部份人很晚睡覺,早上只能啃著麵包趕車,然後我就知道,戲劇只是人的投射,渴望這樣!   大學時代愛吃蛋餅豆漿三明治。 宿舍的老闆總是熱情地招待拖著昨晚不知是K書抑或玩了一夜滿臉倦意的學生們! 遂萌起開一家早餐店。 吱吱的煎蛋聲、 溘溘的倒水聲、 伴隨愉悅大聲的「歡迎光臨」。 目的就是渴望叫喚沉睡的心靈,由早餐開始點燃人們一天的生活。   故事沒有發展, 但喜歡不匆忙吃早餐的心不變。     在離開台灣的那一天早上,天陰、冷雨。 我和將江吃了一頓簡單卻豐盛的早餐。 聊了什麼? 聊了什麼? 那些交流日常的對話早已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然而能以彼此間的互動與勉勵開始新的一天的感動與歡愉卻藏著心坎裡!

美麗的手作念珠

圖片
獨一無二的念珠 自從開始恆常唸玫瑰經後 念珠總不離身 家裡、辦公室放著的是長的念珠 ( 完整的五端五十九顆珠子 ) 隨身口袋則多數放著短的 ( 只有一端十顆珠子 ) 去年太大意 弄丟了三串小念珠 讓我鬱悶了好一陣子 一串購自西班牙聖地雅各 夢想有一天能揹上背包 親自走這條朝聖路 一串購自耶穌的故鄉納匝肋 那個輕柔的風之小城 呼喚著每個遊子的心返回家鄉 一串是朋友以耶路撒冷的橄欖木親手做的 才沒唸幾天便不知道跑哪裡去 浪費了她的美意 心裡面只能祝福撿到念珠的朋友 由2002年領洗至今 擁有的念珠多達十幾二十串 來源地各有不同 耶路撒冷、花地瑪、聖地雅各、墨西哥等地 材質也是五花百門 木頭、塑膠、鐵珠 自己買的與朋友送的均有 卻從來沒有一條自己製作的專屬念珠 納匝肋的小念珠 墨西哥瓜達盧珮聖母念珠 那天晚上 基督生活團又按時聚在一起 由心靈手巧的 阿 FING 指導 我們製作 團友、家屬、修士、神父 還有兩個小朋友 十五個人熱熱鬧地擠在耶穌會院的小小圖書室裡 由祈禱開始 盼望聖母瑪利亞親臨帶領 一條繩子貫穿五十九顆120年橄欖木珠及一個耶穌十字苦架 還有一個香港老師贈送的有著花地瑪聖地泥土的聖母牌 要串成一條唸經的工具可不是簡單的事 迷惘的我們聽著阿 FING 的講解示範 首先在藍色的工具捧上打結五圈 然後慢慢地推出來 這時得小心地讓五個圈層次分明地綁實 我試了幾次 手指頭硬繃繃的就是不聽話 繩子不是不夠結實 就是線條揉成一圈 只得從頭來過 好不容易做好第一個結 但眼看前面還有十三個結等著 心裡面 總想找方法放下手上的繩子 我 跟 阿 FING 說:「不如我打圈後,由妳來把它綁緊!」 話一說完 身旁 的修士發出 雄 壯的笑聲:「哈哈哈!這個方法真不錯!」 窘迫的我只好乖乖地繼續與 繩子 珠子磨合 圖書室內起初是喧鬧熱切的 「 MISS !求救 ! 」 的聲音此起彼落 阿 FING 不停地走來走去從旁協助

謝主禮數算恩典

圖片
忙忙碌碌的走著走著 要跨進 2 018 年了 雖說聖誕節前有一段假期休息 仍然有不同的大小事情擁擠著每日的生活裡 今年聖家節是 2017 年最後的一天 主日彌撒後堂區馬上進行謝主禮 在有著若瑟、瑪利亞、小聖嬰的馬槽前 神父帶領我們頌唸 < 聖家禱詞 > 然後是靜默時刻回憶主的恩典   < 聖家禱詞 > 是教宗方濟各 2013 年寫下的 那是我與老母親喜愛的禱詞 有時在晚上的按摩時刻由我頌唸 唸完後老媽只會凝望 咭片中 那個小耶穌 不斷稱讚祂   每個人都有家庭 不管是原生家庭抑或自己建立的家庭 神父在講道中提及家庭中總有不少困難 、 挑戰與重擔 就像 耶穌、瑪利亞、若瑟 一樣並非一帆風順 : 瑪利亞由聖神懷 孕 後 , 若瑟打算休掉她 待產的瑪利亞沒有客店 只能在馬槽產子 為了逃避黑落德的魔掌而移民埃及 耶穌 12 歲時留在聖殿 不肯回家 這些時刻他們學習依賴天主 由天主帶領生活的方向 不是嗎? 誰也有難過的時刻 即便領洗成為教友 天主沒有承諾天常蔚藍花兒常開 但祂應允祂的慈愛常在 靜默裡向著聖家祈禱 他 們三人看似是沉默以對 卻又在告訴我們天主的真實臨在   想起 今早出門前收到朋友傳來一個反省的方向 其中有這樣的一個: 「我今年特別感恩的是什麼?」 「是一個事件?」 「是我鼓起的勇氣?」 「是我得到的愛和支持?」   腦中泛起老爸離開的那天情景 「天鴿」颱風後的一團糟亂 沒水沒電為兩老張羅所需 過了一周待得生活稍為平復 一樣的生活 一樣的上班 一樣的吃飯 老爸卻在這時感冒不適 午後把他送往醫院 剛開始還可以 但兩個多小時後卻突然 發現走到生命的終站 了 剩下 只有十多分鐘 未能馬上找到神父 只得牽著他的手不斷的唸經 低聲在他耳邊說: 「向著光明走、向著主耶穌走!」 希望他平安回去天主懷抱 那隻大手 既 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