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保齡球


印象中開始打保齡球是從在台灣開始的,一年打不了幾次,落坑居多,但球的撞擊聲卻異常吸引,故此每次打球時,都會學習旁人的打球姿勢、出球路線,漸漸培養出興趣。

打保齡球並不便宜,一局10多元,時間又短,故此不是常打,只是偶爾和朋友玩玩,2005年明愛義工保齡球賽,柴娃娃的10多個人玩玩,卻越打越順,無意中拿了冠軍

2006年是讀書年,多了的時間就找同學一齊去佳景打球,練習多了,就和同事一起參加公職局保齡球賽,記得當時大概有40多人的初賽,以第8名成績入決賽,抱著輕鬆的狀態卻在決賽中越戰越勇,竟然拿了個亞軍,當時興奮得找朋友出來慶功,而獎金300元就拿來買套私家波及鞋

到了2007年,雖然公職局保齡球賽及公共機構體育競技大會-保齡球皆敗北(對手越來越強了),但業餘性質的我參加澳門大專同學校友會的賽事,手緊下取得亞軍,為當年添一份喜悅,同年年尾在南油得朋友指導,打出233分的歷史高分,心花怒放,筆墨不能形容

2008年,疏於練習的我卻渴望有奇蹟的出現,先是6月份公共機構體育競技大會-保齡球,兩局成績146115,總排名第十;繼而11月份參加公職局保齡球賽,三局成績152166133,排名第十三,無緣入決賽,非常沮喪;到12月份明愛義工聯誼保齡球賽,希冀年尾為自己添一個獎項,可惜幾局都打不出水準,結果梗頸4,鎩羽歸,獎項神話終究破滅

今年2009年,似乎有一個好兆頭,就在222,和朋友到三鄉楓林參加比賽,抱著觀摩心情,也沒攪清楚賽制,就被安排和34女一起同組較量(另有較高級的二組在比賽-精英杯及全中動力杯賽),這類比賽我是新丁,友人幫我以平均120分報成績,故此受讓分數都比其他組員為高(對我絕對有利),與過往的不同,今次的每一局賽事要在兩條球道上交叉進行,而每局完結後需要再轉換球道,目的是不讓球員太熟習某一條球道,相對會較為公平,這樣子,每一球對我來說都是新的挑戰,要打好每一球,站的位置要考量,姿勢動作也要做好才行,賽事的氣氛不錯,大家都有為對方打氣,不過同場較多人抽煙,而場地又小,我的鼻子嚴重抗議,所以我幾乎每打完一球,就溜去人較少的櫃台處抖氣,沒計算大家有多少差距,但知道三局後有領先之勢,五局下來,我得分不錯:127148171129145720,加讓分後共895,而第二名為753,加讓分後是863(如果我與她加同樣的讓分,則她會是第一名),就這樣,胡里胡塗下得了三鄉楓林保齡球富城杯冠軍(當刻,我才知道參與的是富城杯^^),得漂亮水晶獎杯一個,捧在手裡,甜在心頭

童年時曾想過去打網球,像網球明星一樣受人擁戴,但夢想沒實現,卻揹起了保齡球袋,明星感不足,倒有點像球星旁的球僮,不過,這個球僮卻神氣得多^^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阿珍的故事

走!我們去朝聖:Camino的時機

出發—我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