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2的文章

死亡,你的名字是禮物!(下)

圖片
    我相信沒有人不害怕死亡,但到底怕什麼?   作者邁克提到一位常年選寫心靈和文化文章的部落格先驅史賓塞,他說:「我相信有天堂,但我一點都不急著走向天堂。」他覺得最捧的天堂就是去最喜歡的燒烤店用餐、去球場打球。那麽,若真的正在走向天家的路上,我害怕什麼?作者邀請我們一一細數。當我想像得到末期病時,癱瘓在床不能看書敲鍵盤寫稿、不可以出門到處蹓躂那多難受啊;我害怕不能說話和朋友聊天;儘管我腦袋裡相信天堂一定在,但要我踏進一個陌生的領域,我仍然害怕;我也怕我先於我媽離世,擔心她的感受和未來,雖然我知道天主會幫忙照顧。至於我的媽媽呢,她坦承疫情下離世的話,不能看見大陸親友的一面就是遺憾;她害怕失去主導權,成為別人的負擔,要他人幫忙上厠所沖涼換衣服,那是對一個凡事親力親為的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耶穌在山園祈禱,毫不掩飾祂的恐懼,甚至祈求免這苦杯,而天使顯現來加強祂的力量。知道自己害怕什麼,可能會發現安慰和幫助就在咫尺。   在苦難和病痛中如何感受主的臨在?作者談到最平凡的方式:祈禱、讀經、讀靈修書籍、領受教會聖事當是不二法門,但是,在周遭親友的愛中更容易尋找天主的臉容 — 那對因生病沒法再去經常到餐廳消磨時光的夫婦,老先生特意致電老闆說「對不起」,只因為沒有能力再去消費,而老闆卻著員工登門送上慰問卡和一些金錢 — 當我讀到這故事時,為社區內鄰里的關懷深受感動;可不是嗎 — 當母親傷癒出院後,大街小巷的鄰里、街市內魚檔菜檔水果攤的老闆、藥房超市、常去的茶餐廳的員工、甚至偶爾去一次銀行的櫃台員,無不親切問候關心,透過科技接觸屏幕的內地親友,每一聲的問候和眼神,不正是天主慈悲的愛憐嗎?真實的痛楚確然存在,而真實的愛也在流動!作者鼓勵我們痛得厲害,也可像像聖詠的作者發出哀禱(聖詠 31 篇)「上主,求你可憐我,因為我陷入困苦狀況,我的眼睛、心靈和肺腑,全因憂傷而頹喪。我的生命因憂傷而耗盡,我的歲月在涕泣中消逝,我的精力因悲傷而衰退,我的骸骨也已枯槁腐蝕。」向天主坦白,祂必能接納包容。而在聆聽彼此之後,通常結尾都有信德和讚美:「我雖在惶恐中曾說:『我已被驅逐離開你前。』但我一呼求你,你即刻俯允我的呼聲哀嘆。眾聖徒!你們應愛慕上主,因他保祐信徒,但是他對蠻橫的人,必加以嚴厲的報復。凡一切信賴上主的人們,請勇敢鼓起你們的心神。」   在生命的最後季節,把握有限

死亡,你的名字是禮物!(上)

圖片
    有一天,查理布朗和史努比坐在碼頭上,面對一片湛藍的湖水,查理布朗對他的狗說:「唉!史努比,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死。」 史努比回答:「沒錯,但除了那天之外,我們都不會死。」   作者以這作結尾簡直是神來之筆。   這個每個人都知道會死的事實,通常都不會很在意,直至到有一天,我們收到召喚:「回家的時間到了!」   本書的作者邁克 ‧ 默瑟 (Michael Mercer) 從事安寧療護靈性關懷師,他把多年工作的經驗、陪伴病人及家屬走過幽谷的體會、結合信仰,寫下了本書《優雅走向回家的路:在那天來臨前從容準備》,探討當中意義、未來的景況及靈性,關注此階段的想法、感受、恐懼、對最後一段路的想像等;「優雅」這兩個字確實吸引了我,碰到死亡召喚時已怕得要死了(你看多害怕呢,還沒到那天心態早已死了!)該如何好好準備離世前的時間呢?當我看見婦女懷孕時,對新生命的期待是四十週,一個嬰孩誕生了,歡天喜地的帶回家;而死亡呢?儘管醫療技術的進步,知道時刻即將到來,然而,死亡期並不像出生般能精準預測,我們能把握多與少的時間並不知道,「等待」為生與死的人都是煎熬的,且是面對身體的痛苦、進出醫院接受治療的過程、大大小小手術的風險、以至預期離別的哀傷,如何談得上「優雅」?   作者用走路來比喻回家,且以同伴邊走邊聊的情懷,娓娓道出我們的心情,他以媽媽催促愛玩的小孩子夠鐘回家了,而小孩總不想聽,還故意撥慢手錶作藉口,企圖在外多流連,生動地描述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活得長久一點,拒絕陌生朋友的來訪;然而,接受這訊息並不等同日落西山灰暗無光,相反,面對死亡這位朋友的敲門,在那天來臨前,還是可以舖陳自己生命的一片天,繼續活出生命的顏色和溫度,留下禮物傳承給世界。   作者談到當意識到現在已是人生最後一公里時,透過這份禮物,在天主的恩寵及親友的關懷協助下,可以為自己的人生旅途劃下圓滿的句點。書中有不少例子談到這樣的生命力,他詢問罹癌的病人羅緹在生命的這一季有什麼目標,她說要在春天來臨前,在花園裡種些花花草草,這真是好點子呢,不是嗎?沒有人知道何時才是生命終結,誰說現在就要扯白旗投降?結果他俩連續七年看著家中前院繁花似錦,作者當然對她的離世感到哀傷,然而,羅緹的正向樂觀、以及和花草一樣的生命力教他佩服不已;至於談到年過九旬的貝絲,她一生清楚自己的需要,即使在接受安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