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2的文章

死亡,你的名字是禮物!(下)

圖片
    我相信沒有人不害怕死亡,但到底怕什麼?   作者邁克提到一位常年選寫心靈和文化文章的部落格先驅史賓塞,他說:「我相信有天堂,但我一點都不急著走向天堂。」他覺得最捧的天堂就是去最喜歡的燒烤店用餐、去球場打球。那麽,若真的正在走向天家的路上,我害怕什麼?作者邀請我們一一細數。當我想像得到末期病時,癱瘓在床不能看書敲鍵盤寫稿、不可以出門到處蹓躂那多難受啊;我害怕不能說話和朋友聊天;儘管我腦袋裡相信天堂一定在,但要我踏進一個陌生的領域,我仍然害怕;我也怕我先於我媽離世,擔心她的感受和未來,雖然我知道天主會幫忙照顧。至於我的媽媽呢,她坦承疫情下離世的話,不能看見大陸親友的一面就是遺憾;她害怕失去主導權,成為別人的負擔,要他人幫忙上厠所沖涼換衣服,那是對一個凡事親力親為的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耶穌在山園祈禱,毫不掩飾祂的恐懼,甚至祈求免這苦杯,而天使顯現來加強祂的力量。知道自己害怕什麼,可能會發現安慰和幫助就在咫尺。   在苦難和病痛中如何感受主的臨在?作者談到最平凡的方式:祈禱、讀經、讀靈修書籍、領受教會聖事當是不二法門,但是,在周遭親友的愛中更容易尋找天主的臉容 — 那對因生病沒法再去經常到餐廳消磨時光的夫婦,老先生特意致電老闆說「對不起」,只因為沒有能力再去消費,而老闆卻著員工登門送上慰問卡和一些金錢 — 當我讀到這故事時,為社區內鄰里的關懷深受感動;可不是嗎 — 當母親傷癒出院後,大街小巷的鄰里、街市內魚檔菜檔水果攤的老闆、藥房超市、常去的茶餐廳的員工、甚至偶爾去一次銀行的櫃台員,無不親切問候關心,透過科技接觸屏幕的內地親友,每一聲的問候和眼神,不正是天主慈悲的愛憐嗎?真實的痛楚確然存在,而真實的愛也在流動!作者鼓勵我們痛得厲害,也可像像聖詠的作者發出哀禱(聖詠 31 篇)「上主,求你可憐我,因為我陷入困苦狀況,我的眼睛、心靈和肺腑,全因憂傷而頹喪。我的生命因憂傷而耗盡,我的歲月在涕泣中消逝,我的精力因悲傷而衰退,我的骸骨也已枯槁腐蝕。」向天主坦白,祂必能接納包容。而在聆聽彼此之後,通常結尾都有信德和讚美:「我雖在惶恐中曾說:『我已被驅逐離開你前。』但我一呼求你,你即刻俯允我的呼聲哀嘆。眾聖徒!你們應愛慕上主,因他保祐信徒,但是他對蠻橫的人,必加以嚴厲的報復。凡一切信賴上主的人們,請勇敢鼓起你們的心神。」   在生命的最後季節,把握有限

死亡,你的名字是禮物!(上)

圖片
    有一天,查理布朗和史努比坐在碼頭上,面對一片湛藍的湖水,查理布朗對他的狗說:「唉!史努比,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死。」 史努比回答:「沒錯,但除了那天之外,我們都不會死。」   作者以這作結尾簡直是神來之筆。   這個每個人都知道會死的事實,通常都不會很在意,直至到有一天,我們收到召喚:「回家的時間到了!」   本書的作者邁克 ‧ 默瑟 (Michael Mercer) 從事安寧療護靈性關懷師,他把多年工作的經驗、陪伴病人及家屬走過幽谷的體會、結合信仰,寫下了本書《優雅走向回家的路:在那天來臨前從容準備》,探討當中意義、未來的景況及靈性,關注此階段的想法、感受、恐懼、對最後一段路的想像等;「優雅」這兩個字確實吸引了我,碰到死亡召喚時已怕得要死了(你看多害怕呢,還沒到那天心態早已死了!)該如何好好準備離世前的時間呢?當我看見婦女懷孕時,對新生命的期待是四十週,一個嬰孩誕生了,歡天喜地的帶回家;而死亡呢?儘管醫療技術的進步,知道時刻即將到來,然而,死亡期並不像出生般能精準預測,我們能把握多與少的時間並不知道,「等待」為生與死的人都是煎熬的,且是面對身體的痛苦、進出醫院接受治療的過程、大大小小手術的風險、以至預期離別的哀傷,如何談得上「優雅」?   作者用走路來比喻回家,且以同伴邊走邊聊的情懷,娓娓道出我們的心情,他以媽媽催促愛玩的小孩子夠鐘回家了,而小孩總不想聽,還故意撥慢手錶作藉口,企圖在外多流連,生動地描述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活得長久一點,拒絕陌生朋友的來訪;然而,接受這訊息並不等同日落西山灰暗無光,相反,面對死亡這位朋友的敲門,在那天來臨前,還是可以舖陳自己生命的一片天,繼續活出生命的顏色和溫度,留下禮物傳承給世界。   作者談到當意識到現在已是人生最後一公里時,透過這份禮物,在天主的恩寵及親友的關懷協助下,可以為自己的人生旅途劃下圓滿的句點。書中有不少例子談到這樣的生命力,他詢問罹癌的病人羅緹在生命的這一季有什麼目標,她說要在春天來臨前,在花園裡種些花花草草,這真是好點子呢,不是嗎?沒有人知道何時才是生命終結,誰說現在就要扯白旗投降?結果他俩連續七年看著家中前院繁花似錦,作者當然對她的離世感到哀傷,然而,羅緹的正向樂觀、以及和花草一樣的生命力教他佩服不已;至於談到年過九旬的貝絲,她一生清楚自己的需要,即使在接受安寧治

離開—是為了回來 ~~《離開…前往賜予你的地方》的讀後感

圖片
  假設我現在七十五歲,聽到上主的召叫,我會不會放下一切,走自己未知天主已知的路呢? 天主的話是這麼的實在,而我看到的,卻是自己驚恐的心,抓著不放。   朝聖就是這樣,帶著未知往前探險,保持信德依賴上主,走走碰碰、跌跌撞撞,向天主發問「祢在那裡」的同時,找到自己,也找到祂!   十一個台、港、澳的年青人,懷著各人的期待、渴望和擔憂,在 2019 年的夏天,以雙腳徒步踏上聖依納爵皈依的朝聖之路,《離開 … 前往賜予你的地方》是他們路上的點滴和感受結晶,是一個以雙腳經驗痛苦的短暫旅程、是一趟心靈皈依的人生之旅、也是一個滿佈天主恩寵的奇妙之旅。 翻開書本,密密麻麻的文字,記錄了他們旅程的豐足,由出門遇上颱風更改航班,到路上幾位團友的意外受傷 — 真實的經驗不只是徬徨驚恐,卻是內心的平安和交托;由他們一路尋找天主的足印、到在微小的事物中(雨水、排泄物、小花)察看天主的臨在和愛 — 放下自己的擔憂、觀照內心的渴求;由滿腦子自我計劃,到放下驕奢、品嚐天主的計劃和禮物 — 祢不會讓我比祢更慷慨;五百年前一顆炮彈炸傷了聖依納爵的腳,摧毀了他進入宮庭飛黃騰達的夢想,天主像帶著一個小學生般讓他學習,引領聖人逐步分辨內心渴求的聲音,他放下手上的劍,誠心皈向耶穌基督、寫下不朽的《神操》、和同伴們創立耶穌會;這趟由西班牙 LOYOLA 到 JAVIER 的 120 公里徒步旅程,同一條路,在台灣 MAGIS 青年中心的策劃下,透過團體同行的一步一腳印經驗、感恩聖祭、 MAGIS CIRCLE (夥伴分享)、意識省察、退省,在今天依然引領這十一個可愛的朝聖者,在萬事萬物中找到天主,帶來不同的碰撞及皈依,經驗愛與慈悲、喚起內在自由與渴望、築更寛廣的夢想。   看著他們旅程的衝擊和微笑、享受路上的風景和荊棘、感受身體的疲累和有限、回頭看的發現和明白、感受內心的躍動、敏感天主的信息、彼此支持鼓勵、治療生命的傷痛,把我也帶回同一年出發的聖雅各伯之路上,眼晴回到西班牙廣闊的天空和純淨的藍天、耳朵聽到那颼颼的風聲和鞋子踏在碎石路的沙沙聲、鼻孔嗅到尤加利樹的芳香 …… 短促卻豐盛的朝聖時光滋養了我的信仰,帶來新的眼光和盼望,讓我有力量繼續在人生的驛旅前行。在靜默獨處時,你也能聽到天主的聲音:「離開你的故鄉、你的家族和父家,往我指給你的地方去」嗎?   而答案 …… 就會在

吸管下的掙扎者

圖片
「家裡很窮,孩子卻多,很想不要你!」母親淡淡然道。 「那為何我還在?」第一次聽到這事,我的驚訝程度不下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但哥倫布大概是興奮得跳起來。 「吃涼粉、喝綠豆湯、什麼寒涼之物都試,還想用藥(說不出什麼來),但你就是不走。」我想起電影的第一幕,子宮內的胎兒奮力避開醫生的吸管。 「待得幾個月,我就想,我會否生一個怪胎出來,嚇得膽戰心驚!」母親說起來仍猶有餘悸。 「終於你出來了,當護士抱你來讓我看看,咦,這女娃娃倒可愛,我才放下心頭大石!」   感謝天主,我來到了這個世界!   幸福的意外 電影<幸福的意外> (UNPLANNED) 並不易看,因為逼真的場景會嚇怕觀眾,但這真實卻帶給我們很多反思。隨著女主角艾比 (ABBY JOHNSON) 發現懷孕的驚懼、墮胎的痛苦、畢業後跌進 “ 計劃生育 ” 的糖衣陷阱裡的虛無,把萬千胎兒的生存權看成是女性維護自身權利的附屬品,那時的她事業如日方中,多少觀眾為未能和世界見面的嬰兒 哀歎、為圍欄外面力歇聲嘶的家人們傷心、為反對墮胎的組織人員感慨。艾比以為協助了家庭、婦女解決問題,雖然偶有微弱的聲音提醒,她仍選擇聽而不聞,可悲可憐!看看我們,不也是在以為做對了時沾沾自喜,周遭的評價若是與己相違,那只會換來「他們不懂,不明白」的歎息,能反省而懸崖勒馬的,究有多少人? 完全無法保護自己的胎兒,面對醫生強而有力、像吸塵器的管子,能有多少力量保護自己?但小胎兒奮力掙扎求存的移動,驚醒了艾比,也震攝了屏幕下的我們。是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被燃起生存的欲望,這欲望是與生俱來的,從父母相愛,天主所允許的到來;從微小的那一刻開始,生命,從不容許被扼殺。正如當天我在母親的子宮內,對於上述那些「寒涼之物」必然懼怕,可我卻不服輸的拼命活下來。是的,天主在母腹中已締結了我,造了我的五臟六腑,祂慈愛地保護了我,我的生命全屬於祂! 如果歷史可以重寫,相信艾比會重新選擇,但事實沒有"如果",一切在於人類驚醒,在錯誤中學習和成長。歷經八年的時間並不短,尤幸我們和艾比都可以重新出發,關鍵在於身邊家人的祈禱、支持和鼓勵。家,是我們的避風塘和治療所,而天父的家更是如此,艾比可以祈求寛恕,戰勝眼中只有金錢的上司的謊言,成為維護生命的使者,最後向未出世者獻上紅白玫瑰,而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心聲—錯誤,不僅是一人或一條法律

在跑道上遇見自己

圖片
                        主教山 「 有意專注半馬訓練,可私訊,並提供訓練表、指導、戰略,達成目標 ! 」 十月份, 因著 新冠 疫情升溫,跑班跟著暫停, 但 以跑步就是生命的教練怎會停下腳步,他馬上向大家邀約。   「 SIR , 我想要課表! 」以往我曾隨意在網上拿課表,跟得也隨意,只要完成就好的心態讓我「並非輕鬆」完成半程馬拉松賽事,每次總是一腔熱血前段勇往直前、後段乏力的艱苦堅持。   一張圖片密密麻麻寫滿不同形式的功課,隔著手機屏幕秒速傳來,我立時感到 頭 皮發麻、眼冒金星 :「我的天啊,怎能做到?一周六天 — 長課、輕鬆跑、斜坡、間歇速度。。。」   「跑了發圖表給我,我才能發下一周課表。」 教練 還加一句 。 很明顯, 想要偷懶也不行。   課表是自己主動去拿的,口裡 不好意思馬上跟教練說我不跑了, 心中七上八下, 未來的日子如何安排?   好吧, 能跑多少算多少。。。   ********************     練習時的晚霞 2021 年,喜樂無顧慮地跑!   曾經,跑步總是有點,拖拖拉拉的不乾不脆,跑步要時間、祈禱要時間,那怎麼辦呢? 友人說:「你喜歡跑步,又想完成馬拉松,趁年青時盡情去吧,用幾年時間盡情去吧!」   她的話讓我釋懷,曾經的畏首畏尾讓我窒步,阻卻了前進的動力。   在三月基督生活團 退省時 ,抓了一個小空檔時間完成田徑總會春季的聯賽,計程車司機的不斷稱讚鼓勵、跑步中看到刻著 “RUN FOR JESUS” 的字樣,這樣的肯定確是為我打了強心針,由此,更是勤加練習。   跑班出席率高了、周末或閒時自己的跑量增加了, 遇有不同單位舉辦的賽事也參加 , 過程中的歡呼吶 喊 加油聲 , 豐富了跑步的時光 ,就這樣日子 就 在跑步中紮實起來。   過去參加了幾次 12 月初的澳門半程馬拉松賽, 2 小時 30 分的限時門檻實在不是一個輕鬆的賽事 , 我已經成功通過,但如能提高成績, 「更」進一步,豈非美哉? 清晨的陽光 攪盡腦汁、千方百計的調配時間、硬著頭皮地盡量跟著 課表 ,上班前、下班後、和朋友聚會前,換了衣服便跑出門,跑步手錶的充電線總是 忙碌地 盡忠供需,記錄跑 步過程的圖片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