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0的文章

玉米葉的小馬槽

圖片
  時間怎麽一溜煙地滑到年尾?這一年一直在新冠病毒疫情下過活,教會率先踏入新的一個禮儀年,以「醒寤」迎來將臨期第一主日,「來啊!至聖默西亞!普世靜待聖誕良辰,眾生之望堪歌頌,憂苦即將消散!」進堂詠的歌聲彌漫全座聖堂,神父和輔祭魚貫進場,我突然全身起了雞皮疙瘩,眼眶頃刻充滿了淚水,即便昨天我已預計詠唱這首歌,卻冷不防融入了一份期待中,我任由眼淚伴著歌詞飄流:「天下萬邦,惟你是望,古聖先賢,早已預言,你將釋獄,挽救亡羊!」那個天主第二位的聖子馬上便要來臨人間,解開一切疾苦一切災殃,那我要準備什麼禮物給祂?   祭台旁邊的位置早已騰空製作馬槽,韋神父和其他教友們首先處理好大型的佈局,而其他細節則要逐步完成 。因著假期 我也前往幫忙,並按著指示處理其中一部份細節—這天負責用禾稈草製作小聖嬰的床墊,那是神父幾個月前開始食用玉米時留下的外層葉子,他剝好曬太陽弄乾,現在只須撕成細條即可—原來材料不會無故的跑出來,而是在生活中留意準備;床墊舖好後,在旁邊放上小碎石,再用大碎石圍著,然後小屋、聖母及聖若瑟便可以逐一放置了,等待子夜裡新生王的誕生。   我和這位來自巴西的副本堂神父兩人邊做邊聊天,他說小時候家裡窮苦,沒有任何床墊,躺在石頭太硬,只好使用這些被視為廢物的東西,這樣處理後便能睡了,拿著玉米葉的神父神情輕鬆臉帶微笑,一點也沒有被那窮苦打倒,他渴望成為傳教士,選擇進入前往非洲福傳的耶穌聖心金邦尼修會,沒想到晉鐸後兩個月,被長上派遣前來從沒聽過的小城澳門,那是世界第五大面積的國家難以相比的城市,澳門是一個遙遠的國度—無論氣候、文化、語言、風俗習慣都是截然不同的異鄉。。。一晃多年!   我聽著這個生命故事,不覺心中一酸,面前的神父彷彿成了那個小聖嬰,那個刻苦的小男孩—祂從天降下,那距離遙遠得無法量度,祂卻俯身遷就我們;祂選擇了無人知曉的白冷小城,躺在那卑微的馬槽裡,且在寒冷的冬天降生,最富有的祂,為了我們卻甘心成為最貧窮的,祂以生命和我們交換,成為我們的生命之糧,天天滋養我們,這真是千古難解的奧秘。。。然係,千百年來,傳教士因「愛」而成為「愛」,克服一切的困難和挑戰,來到我們當中!   「愛」從來不作計算,只有甘願,只有付出,我站在那空置的馬槽前,我能學懂嗎?

走!我們去朝聖:Camino的時機

圖片
    「為什麼是今年?」 Camino 徒步中李先生嚷著,手上拿著途中撿來的木 杖 ,一步一步 往前 ,「為什麼不是早兩年?或者晚兩年?」李先生又繼續問 「啊!你常常來問這個。」李太太面對這位體貼的配偶偶然的為難問題,顯得沒有辦法。 「李太太,妳就跟他說,今年就是早兩年的晚兩年,也是晚兩年的早兩年。」我看著有趣,在旁插科打諢。 「對嘛!對嘛!就是這樣!」李太太笑著說。 我們說著笑著,在疲累中向著聖城奮進。       「 Teresa ,請問你,如果現在有電視台來訪問你,你要說什麼?」途上碰到類似攝製隊的人員,李先生的點子可真多,馬上 詢 問身旁的李太太。 「你們家的聖堂有二十四小時明供聖體嗎?」李太太一字一句緩緩回應。   這個回答倒讓我意想不到。原來李氏夫婦家附近的聖堂,就有二十四小時明供聖體,李氏夫婦非常虔敬,每周一晚守夜,就在溫柔的聖體中,汲取滋養;李太太常聽著神父說,要福傳,其中很重要的是明供聖體,所以李太太 記掛著 , 一 有機會,就要推廣明供聖體。     對於徒步朝聖往聖地牙哥,平常也有健行習慣的李太太內心有一股渴望,緣自看了《一個人的 CAMINO 》一書。 去年 有一天,李太太在明供聖體中,詢問耶穌她能否出門,她明明白白地聽到:「孩子,你去吧,不用擔心!但要把工作辭掉!」 ( 在六十多 歲的她口中聽到 “ 孩子 ” 兩字,還真讓我感動,無論年紀多大,在耶穌眼中我們都是孩子。 ) 翌日,她向最牽掛的已是九十多歲公公婆婆提出出門計劃,沒想到馬上獲得答允,而出門的日子是李先生的弟弟從國外回台渡假,他們一口答應負擔起照顧 老 父母的責任,兩人放下心頭大石;至於明供聖體的守夜時間,則由兒子代替;李太太退休後的兼職植物研究工作,也馬上退掉。 歡喜出門!   「哇!太捧了,一切都是開綠燈,耶穌願意的,耶穌來成就!」我越聽越興奮,為著朝聖時碰上眼前這兩位 台灣 天使 感到 高興!     記得在一次聽 ( 耶路撒冷 ) 聖地專家李子忠先生的分享,他提到前往聖地真是天主 的 恩寵:時間、金錢、健康、召叫,四個元素缺一不可。我們住在 亞 洲 地區 ,不像歐洲人坐車 ( 或乾脆徒步 ) 出門即可,無論跟隨朝聖團抑或自己出門,是一筆不少的開支;時間上能否安排?工作繁忙?家事纏身?既有時

踏出雙腳朝聖行—聖雅各伯之路

圖片
往昔穿著朝聖者裝束的石雕 在聖依納爵傳記中,談到聖人被炮彈所傷,病癒後離開家鄉,踏上了朝聖之旅。他徒步數百公里來到了 西班牙 蒙賽辣 (Montserrat) ,在教堂的聖母祭壇前,徹夜祈禱。隔日再度上路。之後在茫萊撒 (Manresa) 反思,期間孕育了《神操》這部重要著作的原型。皈依基督的依納爵曾乘船到達耶路撒冷朝聖,短暫停留後離開。多年經歷後,他和同伴們 ( 初期耶穌會的伙伴 ) 為了等候前往聖路撒冷的船隻,到達威尼斯並陞為神父,然而一年過去,並沒有船隻前往聖地,遂決定往羅馬。   看到這,不由得感歎我們實在太幸福了,依納爵或徒步、或等船,能否到達聖地都是未知之數,而我們只要跟著朝聖團,搭上飛機 ( 除了現在疫情下的不能外 ) ,讓 遊覽車 舒舒服服載 我們 到地點下車,便能看到觸到聞到聽到聖地的點滴,親身經驗耶穌的行實,讓聖經( 又或聖母顯現地 、 聖人的傳記) 更加立體呈現。     科技的進步帶來了便捷, 在有限的假期裡到達聖地 , 是難得的體驗。 然而, 往昔聖人或教友們 徒步朝聖有其可取之處。『朝聖』,帶著簡單的裝備—頭戴一頂寬邊帽子,身披一件厚厚的斗篷,日間遮風擋雨,夜間用以當作鋪蓋 、拿著棍仗—或用以扶助前進、或撥草叢開路、甚至抵擋野獸施襲保護自己、葫蘆裝水。『朝聖』—由自己的家門口出發,或幾個月、或一年半載,沿途艱苦疲勞,既要辨識方向、防野獸襲擊、盜賊出沒,又要張羅餐飲住宿,有時要流落荒野以天為被以地為床,不幸染病可能更要打道回府;朝聖的變數大、考驗多、卻能磨練堅強的意志,抱著簡僕吃苦的精神,走一趟朝聖路彰顯了對信仰的渴求和無比的信德,到達聖地洗滌了身、心、靈、獲得罪過的赦免,由此對上主的愛慕、對天國的仰望更為熱切。近年非常流行的聖雅各伯之路朝聖之路 ( 西班牙語: El Camino de Santiago) ,從新燃起了徒步朝聖的熱潮。位處西班牙北部城市,有聖雅各伯 宗徒 ( 長雅各伯 ) 的遺骸 的 聖地牙哥 - 德孔波斯特拉 (Santiago de Compostela) 、 和意大利 羅馬, 以色列 耶路撒冷,並稱天主教三大朝聖地。 須要徒步前行的 聖雅各伯之路和日本的「紀伊山地的靈場和參拜道」,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是東西方世界兩大朝聖路線。究竟,聖雅各伯之路的歷史是怎樣的? 它是一條怎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