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5的文章

厄瑪奴耳基督生活團

圖片
  差不多已兩年了,時間真快。      2013 年 4 月,遙遠的 Winnie 還在台灣,開了 Whatsapp 群組,廣發英雄帖,邀請一眾朋友參加基督生活團,除了對聖依納爵神操和耶穌會有少許認識外,我對於基督生活團是完全陌生的。   剛開始時,他們的聚會碰上我正在上信德年的課,且對團友也不認識,我也沒參加,只抱著觀望的態度,奇怪的是我一直沒有刪除群組,只知道他們的訊息鬧哄哄的;後來 Winnie 畢業回來,再次邀約出席,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在繁雜的MP工作中,就這樣展開了每周一次的聚會,踏上戲院斜巷的路上,有時下雨、有時刮風,但無損大家的興緻、當然更多的時候是天晴,基督就在門口,安靜地等待著我們接近,因著大愛,祂伸出了手臂,環抱著我們每一個人,明天就投在火裡的百合花,恰如其份的陪伴著主耶穌等待我們,而那個小小的圖書館,成了我們風雨無阻之地,裡頭的溫暖讓人如沐春風。   基督生活團 (Christian Life Community ,簡稱 CLC) 是一個世界性的天主教平信徒團體,以聖依納爵靈修為生活方式,身負宗徒使命,以傳揚福音、服務人靈,達到「愈顯主榮」的目標。所以,我們首要學習聖依納爵神操,或許是資質有限、悟性不高,再來是私務繁忙,神父每次苦口婆心的勸勉,可我們的進度是龜速前進,兩年過去了,神父也將被安排了休息一年,臨別之際,突然有點覺得我們就像耶穌和門徒同聚三年後,到離開時看著門徒仍是笨笨的不覺悟那般......要加把勁了!其他呢?這兩年來,除了祈禱操練外,我們還有陶成計劃、電影欣賞、朝拜聖體、彌撒、同為兩岸三地 ( 少了澳門 ><) 的青年培育的澳門 MAGIS ,N次為上主創造他與她的慶生、 還有兩次婚姻盟誓及新生命誕生的見證,這些共同體驗,使我們更加緊密!   團名是我們祈禱後決定的,通常都是出自聖經,多次投票後「 厄瑪奴耳 Emmanuel 」就伴隨我們,它的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的確,我們哪次聚會、哪天生活基督不是與我們一起呢?仁慈的主耶穌就像我們的師傅、朋友、哥哥般陪伴著,無論是我們喜樂時、痛苦時、困惑時、難過時、猶豫時、哀傷時、雀躍時、興奮時,一如祂所許諾:「我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   團友來來往往、進進出出,這原是每個

聖母與觀世音

圖片
  不只一次,老媽對我收藏的聖母像、又或有關聖母的照片、印刷品作出稱讚: 「啊,這個聖母真漂亮!」不過,有時她會後加一句:「與觀音一樣的美!」     今天,我放在飯枱上的《病人之痊聖母九日敬禮小冊子》,她隨手一拿,再次發出同樣的讚嘆聲:「啊,這個聖母真漂亮!」然後,她開始跟我們家的越南工人阿金聊起來:「這個女人沒有結婚,她每天上天台淋花祈禱,非常神心,上天憐憫她,賜給她一個兒子,她的兒子的父親不是真的父親,只是養父!」正在旁的我,雖然以往也曾聽過她講故事,但上天台淋花還是頭一次聽,暗暗偷笑之餘,馬上豎起耳朵留神聽著,看她如何 “ 傳教 ” 。     然後她開始講耶穌:「她的兒子-耶穌有夠慘的,在馬棚出世,又沒有衣服可穿,有三個皇帝去到,給他衣服、給他食物(早前我才看到一篇文章,寫耶穌出世時情境的困苦與淒涼,但現今普羅大眾已將馬槽美化了,想不到老媽早已明瞭此點)!」又說:「這個耶穌被人活生生釘死,幾寸長幾寸寛的大釘(手裡比劃形狀大小),就這樣打入手裡,你也不知道他媽媽多痛心呀!」     「這個聖母很靈驗的,就好像我們的觀音一樣靈驗,一樣美麗 … 」她開始舉例:某某某兒子差點去世,因聖母的顯靈求得聖水而復生的故事。阿金聽得入神。     老媽說到聖母顯靈故事當然帶點神化了,似乎她心中的聖母就像觀世音那樣救苦救難,西方的聖母、中國的觀音或可混為一談,就像我們皇朝那尊「望陸地的觀音」,藉葡國設計師的手,形態神韻與聖母像極為相似,而被認為是象徵中西文化合璧的最佳例子,然而兩者卻又是截然不同。     我不知道老媽何時開始拜觀音,也不知道除了傳說外,有沒有真實的觀音顯靈的故事讓她留有印象,我頂多只知身懷絕技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也要馴服於觀音大士座前,但老媽對這個中國傳統民間信仰卻根深蒂固:每天上香,初一十五按時更換水果祭品,因信仰的緣故拒絕購買烹調進食任何有關牛的食物,當然,也包括禱告:多少次半夜起床時,我看見漆黑的廳間裡開著無聲的電視,嬌小的背影雙十合什,一個人靜靜地唸著她的禱文,該是為家中老少健康平安祈禱吧,雖然宗教信仰不同,那份虔敬的心卻使我感動。     至於聖母瑪利亞,感覺老媽就更相似她,以前她在葡萄牙人家裡打工,那家人敬拜聖母,又時常講聖經的故事給工人聽,耳濡目染下,老媽對聖母的故事如數家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