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3的文章

紅蜻蜓

圖片
我們都已經長大 好多夢正在飛 就像童年看到的紅色的蜻蜓 我們都已經長大 好多夢還要飛 就像現在心目中紅色的蜻蜓   差不多 19 公里的時候 耳邊就傳來這個回憶的歌聲 伴著河濱公園的綠草 越過頭頂轟隆聲的飛機 航向台北今天稍為露面的藍天   ************** 沒帶著多少期待的踏上這趟旅程 畢竟知道有點傷及長距離的課的不足 還加上上一周喉嚨痛感冒出現 賽事能安全完賽就是終點 原以為極大機會的下雨天沒有出現 換來涼風吹送乾爽不熱的氣溫 天主恩賜一個非常適合跑步的好天氣   清晨 4 點多的總統府熱鬧無比 到處都是大會的綠衣軍團 匆匆忙忙寄物拉筋 站在半馬隊伍的後方 人群中不時傳來廣東話 認識與不認識的跑者都齊集廣場 把疫情中沒外出跑馬遊樂的機會 誓要連本帶利的拿回來   鳴槍起跑 4 位隊友互相支持打氣 穿梭在台北的中國名字街道 杭州林森中山信義仁愛 走過已改名的自由廣場 卻仍然保有傳統的大忠門大孝門 不多久上了新生高架橋 俗稱「貓眼石」的反光橡膠 對駕駛員來說是恩物 可是對跑者卻是一大考驗 我們得在狹窄的路上左閃右避 突然聽到別人驚呼的聲音 回過頭來原來此回是另一隊友踩中摔倒 馬上往回走驅散她身邊的人免得再被撞傷 破皮流血手錶眼鏡飛脫 還好調整狀況可以繼續前進     差不多 4 公里的新生高架橋 經過紅色高聳入雲的圓山飯店 人群終於散開一點反而覺得太涼快了 偶見掛著白色氣球 2 小時 30 分完賽的領跑員 走在他們身旁感覺就像多了保鑣護送的樣子 轉到那條往東的道路   留意呼吸保持步伐一路往前 每一公里約為 6 分半至 7 分 比起最快速的自己是差了一截 但反而安穩在這樣的速度裡 一步一步 一步一步 儘管腳底不時呼痛 讓呼吸與步伐配合 尤其看著遠方清晰明亮的高山 心情舒暢無罫無礙 「厚德載物」我倒想把它改為「心寬載物」   到達觀山左岸河濱公園和迎風左岸河濱公園 旅程邁向尾聲 也是最考驗耐

安祖

圖片
  進入一個裝潢舒適的家 挑高 3.2 米 客廳以白色淺綠為主調 配以灰色沙發 2 張滕椅擱在一旁 以伸縮屏幕分隔 可以安靜地看 < 安的種子 > 本、靜和安三個小和尚 各自栽種師傅給的種子   走馬露台遙看對面家人晾衫種花 黃昏下長車龍的紅燈 催促忙了一天的人們回家休息 不覺深入想像 像大戶人家看時代變化   那邊廂 深綠色的廚櫃 中庭一張石面大枱 配以舊式長椅和木椅 地面是復古瓷磚 天花吊著紙鶴的黃燈 映照著吃飯的主人客人 因著安祖的到來而碰面   祖父祖母父親母親兒子月嫂和我 互道家常談笑風生 祖母說說以前懷孕驚險事、有時談談現在的事工 父親間中為祖母的行為緊張操心 眉宇間像當年那個擔心血氣方剛的年青人的母親 兩人竟似穿梭時空互換身份   觀看葡萄牙世界青年節的日程節目 主角真誠無詐的分享 活像父親年青時的模樣 加上我和母親 在大洋洲居住在教友家的體驗 往昔世青的歡樂時光再次呈現   常吃的菜、肉、魚、湯、飯 在月嫂的巧手下顯得色香味美 小安祖舒暢地睡覺 絲毫不受大人的聲浪影響 一頓飯 是如此的悏意喜樂   出生兩週的小人兒 整個身軀紅樸樸的 帶著嬰兒獨有的香氣 得小心翼翼抱著 偶而發聲嚷著:「尿布滿了」、「肚子餓了」、「抱得緊了」 媽媽不慌不忙準備小人兒的餐桌 爸爸輕鬆又隨意地說:「(養他)怎樣都好,還是一樣長大!」 窺見成長之的從容愉快   他飽了更滿意了   安是安靜、是不急亂、不煩躁、順應自然 爸爸說:命名就是填補匱乏 ENZO 也有天使之意 有趣  

喜樂得救的泉源—台北參禮記

圖片
         典禮前一晚的聖家堂                 回來澳門快一個月了,晉鐸慶典的喜悅仍縈繞心頭!   台灣六月份的天氣悶熱焗促,白天太陽毫不留情展現活力,午後雷陣雨是常態,走在街上一會兒已汗流浹背,濕熱的氣溫讓人喘不過氣,可我們這天離開捷運站時,還是以急促的步伐前進,身上已是濕答答的,頭髮早已黏在臉上,因為這樣的豐盛日子,一生能有幾回遇上?   待到聖家堂門口,看著旅遊巴不知從那裡送來的參禮團,人群瘋湧進入聖堂,越南人、波蘭人、香港人、澳門人、台灣人、泰雅族原住民、各神長修女等,擠得聖堂的座位幾乎插針不入,幸好基督生活團的台灣團員為我們留了座位,得在最有利的位置觀看;三位準備晉鐸為神父的執事、和那位準備成為執事的修士在場內團團轉,猶如婚禮的新郎不斷招呼賓客,臉上充滿笑容但也稍為露出一點緊張,場內的人群歡喜雀躍,掛著笑臉、準備手機和花束,宛如參與婚宴!   是的,這是天國的筵席:「阮保利、麥智寬、馮漢中執事授予司鐸;范慶靈修士授予執事聖職感恩聖祭」,就在聖若翰洗者誕辰慶日,在台北聖家堂進行,正如主禮周守仁主教所說:「天氣熱、我們的心更火熱!」我們赴宴,為的是在認識的人群中,看見有人願意聽從主旨、分辨、接受使命,而且,馮修士本是醫生,他願意捨棄醫生的身份而踏上修道之路,見證了天主對世人的愛。記得第一次認識馮漢中修士是在 2017 年,當年他剛完成初學,以修士的身份被派來澳門的服務,他曾訝異並沒有被派回香港 — 他的出生地 — 服務,反而是較少接觸的澳門,後來他便發現,這是上主的旨意,因為除了長上派遣他的工作外,他還陪伴我們基督生活團(簡稱 CLC )。當年澳門只有 3 個小團體,雖以基督生活團的模式聚會,並以依納爵靈修的方式祈禱,然而, CLC 到底是怎樣的,我們當中並沒有人能說得清楚,馮修士這位曾是 CLC 的 “ 永遠奉獻 ” 的團員,欣然成為我們的陪伴者和同行者,就如朋友、如哥哥般親切,將他豐富的經驗分享給我們,和我們分辦是否被召叫成為 CLC 的團員,也是我們當中一些團員的靈修指導,後來澳門的 CLC 被接納成為預備團體,而部份團員更進一步,成為 “ 暫時奉獻 ” 的團員,修士絕對記上一功!   馮修士完成澳門工作,繼後回到台灣讀神學,仍然和我們不時聯繫,在祈禱中彼此記念。他由醫生經歷腦出血的意外、分辨天主在他